首页 理论教育《淮南子》:使伯乐荐人求良马,百里奚成为秦相

《淮南子》:使伯乐荐人求良马,百里奚成为秦相

【摘要】:但在《淮南子》中不仅对秦穆公的知人之明表示肯定和颂扬,而且通过伯乐荐人相马之事,也批评其有难以识人之时。穆公相信伯乐,随后派遣九方堙去找寻良马。于是穆公很不满,责怪伯乐荐人不明。在政治用人方面,《淮南子》对秦穆公的这种批评是其次的,主要仍是肯定和称赞,这显著反映在秦穆公对“百里奚”的政治擢识上。因此,从政治用人而言,《淮南子》认为秦穆公堪称英明之君,值得西汉统治者有所借鉴和取法。

在先秦政治史上,秦穆公向以知人善任著称,是“有名的尚贤的国君”,其“任用外贤的做法后来成为秦国的传统”,“对战国时秦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5]秦穆公计取西戎贤臣由余,拔擢百里奚于卑贱,都为后世所称道,《淮南子》对此也有突出反映。但在《淮南子》中不仅对秦穆公的知人之明表示肯定和颂扬,而且通过伯乐荐人相马之事,也批评其有难以识人之时。

对相马之事,《淮南子》中有着详细叙述。伯乐“年长”,秦穆公问其:“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说:“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认为其后代中并没有真正能鉴识良马之才,而是向穆公推荐九方堙。穆公相信伯乐,随后派遣九方堙去找寻良马。三个月后,九方堙回报穆公说已找到良马,是匹黄色的雄马。穆公让人去取回良马,却发现是匹纯黑色的雌马。于是穆公很不满,责怪伯乐荐人不明。伯乐并不以为然,说:“若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16],认为九方堙透过表象抓住良马的本质精神,其所发现的正是良马。而当马被赶回秦国后,穆公亲眼所见,方知九方堙所识之马确为“千里之马”。虽然《淮南子》对相马之事的叙述,主要重在阐发伯乐的相马之理,但借此事也间接批评了穆公缺少识人之明,说明为政者观人察贤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指出的是,尽管伯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秦穆公时善相马者也”[17],但《淮南子》中所述,却表露出浓厚的“小说家”意味,并不一定确有其事,只是重在以此阐明哲理。(www.chuimin.cn)

在政治用人方面,《淮南子》对秦穆公的这种批评是其次的,主要仍是肯定和称赞,这显著反映在秦穆公对“百里奚”的政治擢识上。《淮南子》认为,“百里奚之饭牛”,当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时,众人都“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看不到百里奚所具有的治国才干,而秦穆公却能慧眼识贤,让其“兴于牛颔之下”,并“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给予实际的重用,使之得以充分施展抱负,“内不惭于国家,外不愧于诸侯”[18],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在《淮南子》看来,“百里奚转鬻”,如若不是秦穆公的政治见识和用人气魄,被作为奴仆来转卖的百里奚,根本无法“蒙耻辱以干世主”,更难以实现其“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19]的政治理想。因此,从政治用人而言,《淮南子》认为秦穆公堪称英明之君,值得西汉统治者有所借鉴和取法。而且,《淮南子》还指出:“管夷吾、百里奚经而成之,齐桓、秦穆受而听之”,认为秦穆公在治国实践中不专己能,任贤而治,这体现出“君不与臣争功”的政治原则,内在合乎“治道”[20],是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