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淮南子》思想史论:道治天下的成果

《淮南子》思想史论:道治天下的成果

【摘要】:在《淮南子》看来,秦始皇时期的兼并战争,并不合乎“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的战争原则,更缺少“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26]的根本内涵,故秦王朝虽能经由剧烈的兼并战争而建立,但其“务广地侵壤,并兼无已”[27]的不义性质,最终决定这样的战争实践不得人心,难以真正稳固王朝的统治基础。对秦王朝建立后,始皇发动的征匈奴、伐百越的对外战争,《淮南子》同样持批判态度。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25],《淮南子》眼中的战争,必须具有内在的正义性,有利于民众和国家的现实发展,而非仅仅满足统治者的一己私欲。在《淮南子》看来,秦始皇时期的兼并战争,并不合乎“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的战争原则,更缺少“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26]的根本内涵,故秦王朝虽能经由剧烈的兼并战争而建立,但其“务广地侵壤,并兼无已”[27]的不义性质,最终决定这样的战争实践不得人心,难以真正稳固王朝的统治基础。对秦王朝建立后,始皇发动的征匈奴、伐百越的对外战争,《淮南子》同样持批判态度。“秦皇挟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28],《淮南子》认为秦始皇这种出于贪欲,妄兴战事的政治行为,对已长期经历兼并战争的民众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得“当此之时,男子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29]。正是在此极为严酷的生存条件下,始皇之黩武,最终迫使广大民众铤而走险,反抗和终结了秦王朝的暴政统治,“于是陈胜起于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席卷,而至于戏。刘、项兴义兵随,而定若折槁振落,遂失天下”[30]。《淮南子》认为,秦始皇因战而得天下,也由战而失天下,“欲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发谪戍以备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故秦之设备也,鸟鹊之智也”[31],秦始皇根本不懂得战争所必需的正义性,好战伤民,毫无悯民意识,以至于“知备远难而忘近患”,丧尽民心,以战亡秦。(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