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淮南子》认为秦始皇信用功利之臣,蔑弃利民德政下

《淮南子》认为秦始皇信用功利之臣,蔑弃利民德政下

【摘要】:但是,在《淮南子》看来,秦始皇所用之臣,与此背道而驰。“故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秦始皇也因其所用之臣、所施之政,无法“布德施惠”于百姓,所以只能积怨于民,难逃“兼吞天下而亡”[24]的悲惨结局。在此意义上,《淮南子》实际认为,始皇治国之失,首要在唯求功利,所用非贤。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15],《淮南子》认为凡是历史上的贤良之臣,都深知“为政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16]的治国道理,能辅佐统治者施行利民之善政,从中获取人心,巩固王朝的统治根基,如“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17]。但是,在《淮南子》看来,秦始皇所用之臣,与此背道而驰。“秦任李斯、赵高而亡”,虽然李斯在秦汉历史上可谓“能臣”,甚至被汉高祖刘邦看作是“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的“忠臣”,但作为“千古一相”,“奋时务而要始皇”的李斯,在现实政治中“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只知“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18],加剧了秦王朝的残民暴政。也正因其实乃重己之私的功利之臣,无法矫君之失,所以才会在始皇病故之际“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致使秦王朝积弊难返,沦于速亡。同李斯相比,赵高更是等而下之,不仅“以诈立胡亥”[19],而且得势之后,“颛国主断”[20],“以峻文决罪于内”,滥杀秦臣及宗室,严刑残民,造成“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21]的政治恶果,以致秦王朝后期“政治日乱,盗贼满山”[22]。由此,《淮南子》深刻指出:“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而“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23],言外之意,认为秦始皇的政治功业虽大,但根本上昧于王朝治乱之道,难成“圣主”贤君。“故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秦始皇也因其所用之臣、所施之政,无法“布德施惠”于百姓,所以只能积怨于民,难逃“兼吞天下而亡”[24]的悲惨结局。在此意义上,《淮南子》实际认为,始皇治国之失,首要在唯求功利,所用非贤。(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