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汉前期黄老政治的理论总结之作,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撰著的《淮南子》一书,对秦穆公史事便有着较多论述,而且从道、儒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时代化的新阐释,以此丰富自身治国思想的政治内涵。《淮南子》这种对秦穆公史事的深切关注,在汉代思想家中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秦政治文化”对汉代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复杂的历史影响。......
2023-11-16
“夫民有余即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在《淮南子》看来,统治者只有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满足普通民众的生存需求,才能促其走向“礼义”之治,而非陷于“暴乱”之中,“故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弗能禁也”[9]。但秦始皇的治国实践却并非如此。“秦王之时,或人葅子,利不足也”[10],《淮南子》认为,始皇统治期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非但无法实现“物丰则欲省,求澹则争止”的社会发展,反而造成“或人葅子”的消极结果,这只能是“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狼而无让,民贫苦而仇争,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兴,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的“末世之政”。[11]事实上,始皇时期的这种虐民之政,不仅流毒其后,而且愈发剧烈。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更是只知“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以致“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憀”,[12]终使秦王朝陷于土崩。对《淮南子》所言,汉代思想家也深有认同:“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13],痛切批判秦始皇,斥责其使“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14]的暴虐之政。(www.chuimin.cn)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作为西汉前期黄老政治的理论总结之作,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撰著的《淮南子》一书,对秦穆公史事便有着较多论述,而且从道、儒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时代化的新阐释,以此丰富自身治国思想的政治内涵。《淮南子》这种对秦穆公史事的深切关注,在汉代思想家中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秦政治文化”对汉代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复杂的历史影响。......
2023-11-16
海啸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印度洋海啸不仅严重地危害了印度尼西亚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严重破坏了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灾害是转瞬之间就能造成的,但是要恢复则需要长期的努力。大海啸冲击灾区产生的污水,严重污染了水源。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也对震中周围的一些岛屿产生了影响。印尼方面研究发现,一次海啸造成的灾害至少需要4年时间,才能使海啸灾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然而海啸是频繁发生的,有时不只一年一次。......
2023-08-18
对始皇之政的深刻批判,《淮南子》不仅着眼于秦法在“治术”上的工具化歧误,而且从黄老和儒家出发,反思法家“治道”的根本局限。正是基于以上的“治道”反思,《淮南子》明确指出:“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符,韩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非治之大本,事之恒常,可博闻而世传者也”[56],将秦始皇所信奉的法家化“治道”,贬低为工具层次的“权”“术”,指斥其并非“治之大本”。......
2023-11-16
图2—20各地市及山东省的人均住房面积二、登记失业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的登记失业率普遍较低,均低于全省水平和全国水平。其中,城乡登记失业率最低的是威海市,仅为1.51%,最高的是烟台市,为3.25%,均低于全省3.35%和全国4.1%的登记失业率水平。......
2024-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巨大的灾情直接导致了第二年的春荒,灾民人数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及时有效遏制频发的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毛泽东水利思想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11-17
“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不务道德。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68],《淮南子》认为秦始皇的法家治国实践,即是如此。因此,《淮南子》认为西汉统治者应以始皇为鉴,始终不忘秦政的“民本”之失,在“得民之与失民也”[74]中选择前者,夯实王朝统治所需的正义性基础,推动其走向良政善治。......
2023-11-16
《淮南子》对秦政治文化有着深入的历史汲取,这突出表现在其对秦穆公、秦始皇的思想认识上。这种截然相反的政治态度,既使《淮南子》对秦穆公、秦始皇的阐释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也使二者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政治形象。从中可知,在政治用人上,《淮南子》认为秦穆公、秦始皇实际上高下有别,二者之间存在着“圣主”与“不肖主”的根本差异。......
2023-11-16
中国式楼价对于国家而言,人民对于高房价的抱怨还只是表面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照理说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价格根据供求关系而变化,但是中国的房价已经背离了这个基本的经济学原则。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是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