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

【摘要】: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处理,提高程序破解的难度,降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其次,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病毒预防习惯,每10天或每半个月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一次备份,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1.构建防火墙与防毒墙

计算机网络病毒研究中发现,计算机病毒不仅传播途径隐蔽,也存在随机性特点,会在短时间内对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时,需要建立防火墙和防病毒墙的技术屏障,在病毒隔离的层面上提高防御性能。防火墙技术主要是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借助网络空间隔离技术来控制网络通信接入,其中采用了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例如,可以提取相关状态信息与安全策略进行比较,科学地检查网络动态数据包。如果发现事故,应立即停止传输。网关技术是在网络数据通信端口设置相关工作站,主要负责检查进入网络平台的网络数据和网络请求,避免恶意攻击。

2.访问控制与身份验证

对于网络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使用身份认证来进行身份识别,需要从身份识别的角度进行确认。安全管理应科学地设置密码,通过密码认证的方式进行访问控制。此外,应该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分级管理,利用不同的权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密码认证中,可以加强对密码字符数的控制,根据不同字符组合设置密码,并定期更换。网络安全管理员可以采用密钥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要遵循事先约定的基本原则,对权限范围进行确认,在控制阶段就要对用户实施分组处理。

3.反病毒软件

对于计算机网络病毒而言,不管是防火墙技术还是数据加密技术,都会存在黑客攻击与病毒攻击的行为。目前网络病毒的传播是非常迅速的,病毒的感染概率也非常高。因此,可以用反病毒软件进行防范处理。其主要的方法是借助反病毒软件来检测,从而在第一时间清理存在的恶意程序,如将杀毒软件安装在NT服务器后,对局域网各个部分进行安全配置,借助操作系统之间的相关安全处理措施,构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另外,可以结合网络病毒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果发现病毒,就要启动隔离系统,如果有个别终端感染了病毒,服务器将起到防止病毒扩散的作用。首先,要采取一切措施和手段,确保信息文件的安全;其次,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要定期手动备份;再次,对于一些重要的关键信息,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存储备份系统;最后,将备份信息和文档保存在安全的地方。

4.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所有主机与设备进行加密处理,所使用的密码长度要足够长,且密码要足够复杂,不能被随意破解,要及时做出更换。其次,需要严格控制各项设备的访问权限,并保证权限密码的多样性,让尽可能少的人知道,一般的成员只能登录设备使用。

5.应急系统安装盘

在工作和生活中,备份一个安装有杀毒软件和基本工具的系统盘。当遇到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就可以利用应急系统安装盘,进行相关的排毒工作。

6.操作系统的更新与升级(www.chuimin.cn)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不是完美的,随着时间的增长,其系统漏洞会逐步显现,从而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系统的及时更新,保持安全健康的使用环境。对于电脑上的常用软件,也应该及时更新,确保其匹配操作系统。

7.文件加密及数据备份

首先,计算机病毒攻击电脑的本质,就是对系统文件程序的改写,导致系统运行出现紊乱,从而崩溃。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处理,提高程序破解的难度,降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其次,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病毒预防习惯,每10天或每半个月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一次备份,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8.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安装

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是每个计算机用户都能意识到的一条防范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每个杀毒软件在杀毒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可以安装多个杀毒软件,实现立体矩阵的防护网,但杀毒软件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杀毒软件会占用系统内存、影响电脑性能;第二,防火墙是网络数据进入电脑的第一道门槛,相当于电脑的“扁桃体”,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和核实;第三,要保持对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及时更新、及时升级。

9.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对互联网上的陌生邮件链接、视频图片等保持警觉性,第一时间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安全无毒后再进行浏览,保证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电脑环境是安全的。

10.完善制度管理

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具体运行状况,不断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让网络设备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中运行,避免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对服务器、主干交换机等设备来说,应该将管理措施做到位,所有通信线路必须做出架空、深埋与穿线处理,将相关标识做好,同时各终端设备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要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将各人员的具体职责明确下来,让用户个人信息得到安全的保护。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技术的培训,能够主动将应急响应工作提前做好,及时更换故障设备,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