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道德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以求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财利。”[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干坏事。小人与此相反。”[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2023-11-16
孔子说:“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畏天命。”(《论语·季氏》)“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孔子似乎是一个宿命论者。
其实,孔子并不相信命运,他说:“为仁由己。”他认为命运是没有的,时机往往决定人的一生。《韩诗外传》云: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刳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叶公子高终身不仕,鲍焦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傅说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缚自槛车,以为仲父,则遇齐桓公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虞丘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夫兰茝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圣贤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www.chuimin.cn)
可见,孔子不信命运,而信时机。所以他一直等待时机,希望有机会实现他公天下的梦想。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文章
孔子以道德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以求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财利。”[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干坏事。小人与此相反。”[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2023-11-16
孔子乐山乐水,见山就登,遇水必观。孔子常常带弟子们到山上或河边上课,以天地为课堂,并以山水为教材,教育弟子。《孔丛子·论书》云: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这段话说的是孔子走在山路上,看见一群雉鸡在飞翔,他脸色一动,雉鸡飞上了天空,盘旋了一阵,又落到了山梁上。......
2023-11-16
孔子大力提倡孝敬父母。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在父母活着时事之以礼,死时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强调孝敬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尽孝,更要在精神上尽孝,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要求子女对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孔子对老年人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孔子说,侍奉父母,对父母的过失要劝阻,劝阻不听,也要恭恭敬敬。孔子严厉批评过他。孔子用丘吾子投水自尽的故事教育弟子孝敬父母。孔子目睹这件事,要求弟子们引以为戒,父母在,不远游。......
2023-11-16
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敬爱备至,对孔子评价很高。《论语·子罕》云:“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听到有人诽谤孔子,弟子们就奋起反击。......
2023-11-16
孔子的先祖乃宋国贵族、殷王室后裔。《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齐论》《古论》。此外,孙钦善的《论语本解》和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也都是比较好的注本。《论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孔子所提倡的“仁”,即“忠恕”,《里仁》讲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一些教学思想,对今人来说,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3-08-14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颇高,同时,也对其英年早逝十分叹惜。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孔子对冉求为季氏搜刮民财一事十分生气,并号召大家去声讨他,愤慨之情可见一斑。......
2023-10-21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