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与《论语》:学以山水为课堂

孔子与《论语》:学以山水为课堂

【摘要】:孔子乐山乐水,见山就登,遇水必观。孔子常常带弟子们到山上或河边上课,以天地为课堂,并以山水为教材,教育弟子。《孔丛子·论书》云: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这段话说的是孔子走在山路上,看见一群雉鸡在飞翔,他脸色一动,雉鸡飞上了天空,盘旋了一阵,又落到了山梁上。

孔子乐山乐水,见山就登,遇水必观。

孔子常常带弟子们到山上或河边上课,以天地为课堂,并以山水为教材,教育弟子。

《说苑·杂言》云: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夫仁者何以乐山也?夫山,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春秋繁露·山川颂篇》云:

孔子曰:“山川神祇立,宝藏殖,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宫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滠。大者无不中,小者无不入,折斧则斫,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

孔子以水教育子路。《孔子家语·三恕》云:(www.chuimin.cn)

子路盛服见于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今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既仁且智,恶不足哉?”

《孔丛子·论书》云:

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孔子曰:“夫山者岿然高。”子张曰:“高则何乐尔?”孔子曰:“夫山,草木植焉,鸟兽蕃焉,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四方皆伐焉。直而无私,兴吐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咸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乎山也。”

论语·乡党》云: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这段话说的是孔子走在山路上,看见一群雉鸡在飞翔,他脸色一动,雉鸡飞上了天空,盘旋了一阵,又落到了山梁上。孔子说:“山梁上的雌雉,得时呀!得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雉鸡又飞走了。这么生动的情景说明孔子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雉鸡那样得时自由飞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