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自述:崇古并与古圣相比,不编胡吹[译文]

孔子自述:崇古并与古圣相比,不编胡吹[译文]

【摘要】:孔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译文]孔子说:“只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文化典籍,我暗自同老子和彭祖相比。”[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懂却瞎编胡吹,我没有这种毛病。”[译文]孔子说:“如果财富可以求,即使下等的工作我也干。如不可求,我还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译文]孔子说:“自己主动送来一束干肉作为薄礼拜我为师的,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孔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道德学问上有所建树,四十岁通畅事理而不迷惑,五十岁理解人生命运,六十岁听人讲话能明辨是非,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不致超越准则和规矩。”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了也不遗憾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在内心作自我反省。”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只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文化典籍,我暗自同老子和彭祖相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刻苦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德行不修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仁义的事情不去做,有了错不改,这些都是我忧虑的。”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坚守于德,依靠于仁,游学于六艺之中。”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人用,就出仕;不用,就退隐。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修养。”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懂却瞎编胡吹,我没有这种毛病。”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你们几个学生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译文]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不懂礼,孔子说:“他懂得礼。”孔子退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揖并请他走近自己,说道:“我听说君子不偏袒,孔子也偏袒吗?国君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鲁国同吴国同是姬姓,不便叫‘吴姬’,改称吴孟子。鲁君若是懂得礼,谁不懂得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给指出来。”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自有一番乐趣。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空中飘浮的烟云。”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财富可以求,即使下等的工作我也干。如不可求,我还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知识是我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寻求得来的。”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时学《易经》,就可以不犯大过错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时,忘了吃饭;快乐时,忘了忧愁;不知衰老来到了眼前,如此罢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学习他的长处,看到他的短处便加以改正。”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文献典籍的知识,我和别人差不多。作一个躬身力行的君子,我还没有成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呢?不过,做事情不满足现状,教诲别人不知疲倦,这样说倒还可以吧。”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自己主动送来一束干肉作为薄礼拜我为师的,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很远吗?我想到仁,仁就来了。”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就坐着木筏漂流到海上去。”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虚伪的言词,谄媚的脸孔,逢迎的姿势,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又假装友好,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就是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这样既忠心而又诚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喜好学习罢了。”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不处在那个位子上,就不考虑那里的政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同意了,就照着去做;老百姓不同意,也要跟他们说明白。”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还怕丢了它。”(www.chuimin.cn)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呀!学问渊博,可惜没有什么专长而出名。”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么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译文]太宰(官名)问子贡道:“孔夫子是有德的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本来就是老天要让他成为有德的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说:“太宰了解我呀!我小时候很贫贱,所以学会很多鄙薄的技艺。真正的君子需要这样多的技艺吗?不需要很多呀!”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我真有很多知识吗?没有。有个乡下人来问我,我对他所问的问题一点也不知道。我从问题的始末反复推敲,然后尽量答复他。”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凤凰不再飞来了,黄河也不出图了,我的一生大概就这样了吧!”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出门服事公卿,在家侍奉父兄,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昼夜不停。”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风俗鄙陋,怎么好住?”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鄙陋的呢!”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停下来不堆了,这是我自己要停的。譬如平地,刚倒了一筐土,如仍要继续,那也是我要继续的。”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能知道将来不如现在呢?”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三军虽众,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一介匹夫,却不能改变他的志向。”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天寒地冻,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让人们不发生诉讼才好。”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论语·宪问》)

[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呀?莫非是施展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敢施展口才,而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啊!”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为人要做的有三件事,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困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是老师在说自己呢。”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人们不了解您呢?”孔子说:“不怨天,不责备别人,通过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而了解很高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

[译文]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诉孔子说:“他老先生已被公伯寮迷住了。我还有力量杀了他,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我的主张行得通,是天命。我的主张被废弃,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赞誉过的人,那是经过验证的。”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冥思苦想,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出意思就行了。”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

[译文]公山弗扰凭借费邑图谋叛乱,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前往。子路不高兴,说:“没地方去也就算了,何必到公山氏族那里去呢?”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会叫我白去吗?如果有人用我,我会搞成东周吗?”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译文]佛肸召见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身做过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如今佛肸占据中牟背叛赵氏,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话。不是说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是说最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去治理国家,一年便差不多了,三年便会有明显的成效。”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再说什么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译文]如今我孔丘是东西南北到处奔走的人。

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译文]孔子说:“俗话说:‘相马看它拉的车,相人看他的住处,这话不能废。’凭容貌取人,对子羽这样的人就会认识不正确;凭言词取人,对宰予这样的人就会认识不正确。”

读完上面这些文字,一个平凡而高大的孔子形象就站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