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

孔子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

【摘要】: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培养贤人七十二,是孔子一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孔子就是要打破贵族的垄断,大办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招生。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但也有小孩子。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女人,说明当时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得可怜。并非孔子不愿接收女弟子。孔子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十分复杂。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在某些方面胜过孔子却拜孔子为师的。

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培养贤人七十二,是孔子一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孔子为什么要大办私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深知要实现自己梦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非有一大批志士仁人共同奋斗不可。大办私学就是为了培养教育志士仁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孔子身处家天下的奴隶社会,学校是官办的,贵族垄断了文化知识,平民没有读书的机会。孔子就是要打破贵族的垄断,大办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招生。

孔子大办私学,是对统治阶级的一次大挑战,显示了孔子非凡的勇气与胆量。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三千人当然不会是同时学习的,而是累计的数字。即使这样,弟子们的食宿问题,上课的场所问题,在当时条件下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从《论语》和《孔子家语》的记载看,颜回、子贡、子路等几个人是经常在孔子身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吃住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也是一个谜。

孔子家贫,如果靠学费收入生活,三千人的学费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孔子还是过得很穷。可见孔子办学应是不收费的,即使收费也是不多的。

《论语·述而》云:“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只要主动送点薄礼拜我为师,就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但也有小孩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云,每有学童来,孔子的学生叔仲会就在孔子左右侍候,帮他作记录。孟武伯见了孔子问道:“这两个小孩那么小就学习,长大后怎么能记得呢?”孔子说:“能。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种本能,习惯了就成为自然。”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女人,说明当时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得可怜。并非孔子不愿接收女弟子。(www.chuimin.cn)

孔子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十分复杂。汉刘向《说苑·杂言》云:“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夫隐括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诗》云:‘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莞苇淠淠。’言大者之旁无所不容。”这句诗出自《小雅》中的《小弁》,说的是茂密的柳树上,蝉儿叫唱;深深的水旁,芦苇长得茂盛。

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在某些方面胜过孔子却拜孔子为师的。《孔子家语·六本》云:“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孔子的学生中,有父子同学的,颜回就和他的父亲颜由是同学,孔子开始教学于阙里时,颜由就从学了。曾参与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同学。

孔子的弟子大多是鲁国人,也有一些并非是鲁国人,比如,陈亢是陈国人,公孙龙是卫国人,司马耕是宋国人,漆彫开是蔡国人,高柴是齐国人。

孔子从来不摆架子,待弟子如家人、像朋友,上课像同家人谈家常,像同朋友聊天,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孔子除在杏坛讲课外,常常率弟子们到山上或者到水边大树下讲课。《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的儿子孔鲤也是孔子弟子中的一个。孔子对他一视同仁,从来不给他偏吃偏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