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敬爱备至,对孔子评价很高。《论语·子罕》云:“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听到有人诽谤孔子,弟子们就奋起反击。......
2023-11-16
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培养贤人七十二,是孔子一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孔子为什么要大办私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深知要实现自己梦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非有一大批志士仁人共同奋斗不可。大办私学就是为了培养教育志士仁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孔子身处家天下的奴隶社会,学校是官办的,贵族垄断了文化知识,平民没有读书的机会。孔子就是要打破贵族的垄断,大办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招生。
孔子大办私学,是对统治阶级的一次大挑战,显示了孔子非凡的勇气与胆量。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三千人当然不会是同时学习的,而是累计的数字。即使这样,弟子们的食宿问题,上课的场所问题,在当时条件下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从《论语》和《孔子家语》的记载看,颜回、子贡、子路等几个人是经常在孔子身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吃住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也是一个谜。
孔子家贫,如果靠学费收入生活,三千人的学费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孔子还是过得很穷。可见孔子办学应是不收费的,即使收费也是不多的。
《论语·述而》云:“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只要主动送点薄礼拜我为师,就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但也有小孩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云,每有学童来,孔子的学生叔仲会就在孔子左右侍候,帮他作记录。孟武伯见了孔子问道:“这两个小孩那么小就学习,长大后怎么能记得呢?”孔子说:“能。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种本能,习惯了就成为自然。”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女人,说明当时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得可怜。并非孔子不愿接收女弟子。(www.chuimin.cn)
孔子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十分复杂。汉刘向《说苑·杂言》云:“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夫隐括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诗》云:‘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莞苇淠淠。’言大者之旁无所不容。”这句诗出自《小雅》中的《小弁》,说的是茂密的柳树上,蝉儿叫唱;深深的水旁,芦苇长得茂盛。
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在某些方面胜过孔子却拜孔子为师的。《孔子家语·六本》云:“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孔子的学生中,有父子同学的,颜回就和他的父亲颜由是同学,孔子开始教学于阙里时,颜由就从学了。曾参与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同学。
孔子的弟子大多是鲁国人,也有一些并非是鲁国人,比如,陈亢是陈国人,公孙龙是卫国人,司马耕是宋国人,漆彫开是蔡国人,高柴是齐国人。
孔子从来不摆架子,待弟子如家人、像朋友,上课像同家人谈家常,像同朋友聊天,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孔子除在杏坛讲课外,常常率弟子们到山上或者到水边大树下讲课。《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的儿子孔鲤也是孔子弟子中的一个。孔子对他一视同仁,从来不给他偏吃偏喝。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文章
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敬爱备至,对孔子评价很高。《论语·子罕》云:“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听到有人诽谤孔子,弟子们就奋起反击。......
2023-11-16
译文卫国的将军文子向子贡问道:“我听说孔子实行教诲,首先用《诗经》《尚书》,教导弟子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给他们论述仁义,让他们观看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孔门弟子中在学问上有些造诣的人,有七十多个,其中谁最贤德呢?”......
2023-11-02
子路、冉有、公西华,乃孔门高弟,皆能称贤人者,然孔子不以仁轻许之,何也?子路至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颜回、子路如此,冉有、公西赤可知矣。孔子对孟武伯语,突出诸弟子才能之所长,寓建议对方合理使用诸弟子之意,盖用人用其长也。......
2023-11-09
孔子的这一段回答主要是从天子角度或是辅佐天子的角度来讲如何行仁的。[38]这一段记录了樊迟问仁、问智,仁与知的意义都不简单,诸弟子问仁,孔子的解答并不相同,但归结到本义上则是一致的。孔子解释的是“知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随后,岳飞遭受秦桧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杀害于杭州大理寺风波亭。......
2023-08-27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子夏是特别重礼的一个。更值得称道的是,子夏平素很注重内省,可以称得上是慎独的典范。有一天,子夏去拜见曾参,曾参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一向严于律己,以孝行著称。曾参听了,连连称赞子夏,对他更为敬重。他的门生子夏无疑是遵照其教导,严格要求自己的典型。正因为这样,子夏才由瘦而胖,并因此而欢欣愉悦。......
2023-11-27
四科者,夫子言陈蔡②一时所从之徒,非谓七十二弟子之中止有此十人而已。译文所谓“四科”,孔子说的是孔子游陈国、蔡国时,跟从的弟子,不是说孔子七十二个弟子中最为突出的只有这十个人而已。后人错误解读了孔子的意思,因此视四科之人为“十哲”,而孔庙之中,他们的雕塑坐于夫子殿上,其他弟子则是绘画其像,立于两廊之下,就算是像曾参这样的贤人,也没有列于夫子殿中,理由是曾参没有位列十哲。......
2023-11-27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门中的著名弟子,计七十六人,与本篇名“七十二弟子解”所言不十分相符。《史记》两处所记孔子著名弟子人数也不一致,《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综合《史记》与《家语》,可知孔门知名弟子有八十位。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子贡贩卖货物,能及时转手获利。仕卫为大夫3,蒯聩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
2023-11-01
本节讲述的是孔子的治学方法,即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本节孔子用自谦的说法阐述了好学的态度。本节孔子阐述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人:圣人、善人、君子、有恒者。......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