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于类似的问题,则有全然不同的见解。这是孔子对于诗歌艺术功能的一大特征的深刻揭示。也就是说,在“深于诗”与否的评价标准方面,诗教与孔子本人的思想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他在“为人”问题上异于温柔敦厚的一面。在这一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于“勇”和“刚”、“刚毅”的推许。......
2024-03-24
人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很少有人知道仁也是孔子救世救民、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
仁是什么?仁,从人,从二,就是爱护人,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孔子的弟子们问仁是什么时,孔子就说仁是爱人;仁就是推己及人,己所勿欲,勿施于人;仁就是乐于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云:“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里仁》云:“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将仁爱放在仅次于圣的高度。《论语·述而》云:“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雍也》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认为仁者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论语·雍也》云:“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何以为仁?《论语·阳货》云:“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把仁看得比生命重要。《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强调人民需要仁急于水火,《论语·卫灵公》云:“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认为面临着仁,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实践仁德全靠自己。《论语·颜渊》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述而》云:“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www.chuimin.cn)
孔子一生为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教育人,一切为了人。
孔子严厉批评用俑殉葬。《孟子·梁惠王上》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无后就是断子绝孙,这是再严厉不过的批评。孔子反对以像人的俑殉葬,就是因为俑虽不是真人,但它像人,用俑殉葬是对人的不尊重。
孔子也反对刻木偶人殉葬,他认为这太残忍,是近于用活人殉葬。《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云:“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刍灵,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
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总是替老百姓说话,他主张仁政,反对执政者对人民的过分剥削、压榨。他大声疾呼:“苛政猛于虎。”
孔子总是把人放在心上,马厩失火,孔子朝罢回来,就问伤了人没有,不问马。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很相近的,《论语·阳货》云:“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是可以教育的,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在教育上一律平等。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开办私人讲学,面向社会招生,传授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培养人才。
孔子对残疾人同样体贴入微。《论语·卫灵公》云:“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孔子对盲人师冕何等体贴入微!
孔子主张天下为公,希望实现大同世界,让所有人都富起来,都有文化,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都能长寿。《论语·子路》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家语·贤君》云:“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文章
孔子对于类似的问题,则有全然不同的见解。这是孔子对于诗歌艺术功能的一大特征的深刻揭示。也就是说,在“深于诗”与否的评价标准方面,诗教与孔子本人的思想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他在“为人”问题上异于温柔敦厚的一面。在这一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于“勇”和“刚”、“刚毅”的推许。......
2024-03-24
到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时,以孔为氏。孔父嘉死于动乱。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孔子也勤奋有加,很快成为知书懂礼博学的少年。这对孔子十五有志于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孔子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因病逝世。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亓官氏之女为妻,次年生了一个儿子。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在会上施展了非凡的外交才能,出奇制胜,收复了鲁国失地。......
2023-11-16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2023-11-02
孔子主张教而后诛,先施教化,后加诛罚。如果不教而诛,则为暴虐行为。于是朝政2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3,戮之于两观4之下,尸5于朝三日。7文王诛潘正:《荀子·宥坐》“潘正”作“潘止”,《说苑·指武》作“太公诛潘阯”。......
2023-11-01
每天拿出“为将来的一小时”,我们大家都相信,将来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将有超越目前的可能。在您的“为将来的一小时”里,您应该读书、看报,您应该看电影,您应该与朋友和同事打电话,您应该浏览招聘广告或四处打听工作,您应该利用录音课程、录像和书籍接受继续教育,或者,您干脆散步一小时同时幻想自己的将来。许多刚听说“一小时方法”的人,首先嘲笑这种想法。......
2023-12-06
客体对于主体传导的思想信息是否接受和响应,不仅看主体是怎么讲的,更要看主体是怎么做的。这里的“做”,既包含了主体自己的模范作用,也包括了主体是不是真正关心客体。一是充分尊重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力。二是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四是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先后投入大笔资金新建职工住宅6栋,大大地增加了职工人均住房面积。五是关心职工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
2023-10-20
本节讲述的是孔子的治学方法,即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本节孔子用自谦的说法阐述了好学的态度。本节孔子阐述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人:圣人、善人、君子、有恒者。......
2023-10-21
大办私学,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人,培养贤人七十二,是孔子一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孔子就是要打破贵族的垄断,大办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招生。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但也有小孩子。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女人,说明当时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得可怜。并非孔子不愿接收女弟子。孔子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十分复杂。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在某些方面胜过孔子却拜孔子为师的。......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