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州高跷秧歌,汉族民间舞蹈,海城高跷队助演

金州高跷秧歌,汉族民间舞蹈,海城高跷队助演

【摘要】: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因舞蹈时演员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高度从30厘米至300厘米不等。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出名的是海城高跷。“扭”是高跷的基本动作。从前金州高跷队演出时,海城名角王小辫、善扮老妪的姜载春、擅长唢呐的李万成都愿来金州助演,让金州人大饱眼福。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因舞蹈时演员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形式表演,人数10多人至数10人不等。演员常常扮演某个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角色,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高度从30厘米至300厘米不等。高跷从表演风格上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出名的是海城高跷。高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祭祀祈福、迎神赛会、喜庆节日、集会庆典,都少不了高跷表演。“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高跷的喜好、爱悦之情。

“扭”是高跷的基本动作。男女演员们通过扭腰、展臂、挽腕、屈膝、提气等动作的花样表演,默契配合,裙飞扇舞,令观众眼花缭乱。

“逗”就是用幽默表演逗人开心。高跷表演中以“逗”最为引人入胜,讲究“逗而不俗,趣而不丑”,既风趣又不庸俗。那些富有特色的抒情性动作得以充分展示,夸张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浪”则体现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风流、潇洒的格调,洒脱、柔美、俊俏的表情,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www.chuimin.cn)

“相”是高跷的表演技巧,表演中通过转化情绪、变换节奏,使舞蹈呈现异峰突起之势,进而突出火爆、自由、热烈、奔放的个性。

高跷是百姓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相统一,构成了高跷的艺术特征。高跷气势恢宏而轻快细腻的表演包括了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了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

高跷作为很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各个角色都有特点,金州人愿意看,也能看得懂。从前金州高跷队演出时,海城名角王小辫、善扮老妪的姜载春、擅长唢呐的李万成都愿来金州助演,让金州人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