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摘要】: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

近几年来,建构主义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他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

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因人而异的知识库。在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滤。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和青蛙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生活,只好让青蛙自己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一个红色的大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它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如图1.1所示。

图1.1 “鱼牛”的童话

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显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有其道理,因为它从本体出发,将从青蛙那里新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它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www.chuimin.cn)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