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共成长:用微题大做!

教研共成长:用微题大做!

【摘要】:案例1:一次在煌固联盟片活动中,七年级一位年轻数学老师在上“有理数加减法”时,学生化简后出现了“-5-6=1”的错误。“负5减6”,老师脱口而出。“微题”做出大文章。一道答案本来是“130”的填空题,他写成了“B0”,于是乎他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于是一个个非常有个性和灵性的答案出现了:“我太想你了”,“距离产生美”,“爱我追我别吻我”,“一日三秋”,等等。“微课”反思出大理念。

案例1:一次在煌固联盟片活动中,七年级一位年轻数学老师在上“有理数加减法”时,学生化简后出现了“-5-6=1”的错误。老师一带而过。

课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让上课老师说说当时的感想,这位老师说:“这是学生的一个常见错误啊!”我再让她读读。“负5减6”,老师脱口而出。

我说:“再读读。”这位老师弱弱地读道:“负5减6。”

我会读“负5与负6的和”,理由是:同一题中的数学符号要按一个标准读。

把“-”既读成数的正负性的“负”又读成加减运算符号的“减”,造成有的学生认为“5减6得-1”,前面有一个“负号”,所以得1。这就是学生的错误原因!

“可以读成减5减6吗?”又有老师问。

大家交流后得出可以这样读,但少了数学味。

几天后,七年级数学老师反映,纠正读法后,类似的错误少多了。(www.chuimin.cn)

“微题”做出大文章。

一道答案本来是“130”的填空题,他写成了“B0”,于是乎他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我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同学们在会心一笑中心领神会。于是一个个非常有个性和灵性的答案出现了:“我太想你了”,“距离产生美”,“爱我追我别吻我”,“一日三秋”,等等。

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建立一本纠错集?一个个学生个体的错误的汇集,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借鉴啊。

一段时间后,我班的学生的书写格式明显规范了。看着一本本整洁、美观的作业,一份份漂亮、雅致的试卷,一张张纯真、童趣的笑脸,我释然了。这就是所谓的教师的快乐吧!愿六中所有学生的灵性在课堂学习中永远闪现!愿天下学子的灵性永远得到张扬,发展!

“微课”反思出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