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共成长,调整收获丰益

教研共成长,调整收获丰益

【摘要】:名师团队成员在观课时具体分工,各有侧重,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模拟课堂之后,“名师观课团队”对饶老师梳理出的三个大问题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了模拟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较含糊,教师语言表述不够精准。这三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到很好的课堂成效。

优化调整在模拟课堂之后,由学生、“名师观课团”或其他旁听老师针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流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足、课堂主线问题的把握等进行交流、探讨,提出优化意见,如有需要,上课老师稍做调整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

“名师观课团队”由我们学校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观课时,他们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看教学设计合不合理,核心问题是否把握准确;二是关注语言,包括组织语言、导学语言、互动深度对话语言和评价的语言。名师团队成员在观课时具体分工,各有侧重,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饶淑珍老师是“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的倡导者。她在细读教材《公顷与平方千米》时发现,教材主要呈现了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四个方面内容:①概念;②进率;③建构表象;④使用场合。“公顷和平方千米”在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的建立上与常用面积单位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因此,她抓住关键词“土地面积”和“公顷”“平方千米”,紧扣四方面内容提出三个大问题:

(1)已经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为什么还要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何用?)

(2)1公顷、1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有多大?)(www.chuimin.cn)

(3)公顷和平方千米大致使用在什么场合?(用在哪?)

模拟课堂之后,“名师观课团队”对饶老师梳理出的三个大问题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了模拟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较含糊,教师语言表述不够精准。于是,他们将目光聚焦到第二个大问题:“有多大?”这是课堂上学生要重点探究的内容。通过和教师们不断地探讨、调整,最终确定了用“概念中感知,计算中体验,对比中想象,活动中深化”的方式,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015年12月,饶老师在“全国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哈尔滨)研讨会”上,执教《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就紧扣“为何用?”“有多大?”“用在哪?”这三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到很好的课堂成效。

践行了两年的“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解决了数学“生本教育”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促使研修教师在单纯阅读教参之后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入挖掘,参与教师也由单纯地听变为参与互动模拟。这种将所有的教师都调动起来的活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如此,回到课堂赋之于学生的,也会是深层次的思考,而思考是我们教师能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