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的力量助我共成长

教研的力量助我共成长

【摘要】:在县级教研室工作十余年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行走”课堂始终是教研员工作的主旋律——教研员必须坚持经常到一线学校去,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这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时代,教研员要与时俱进,精心打造网络教研平台,但也要继承和发扬“行走”课堂等教研好传统。

时下,网络教研成为一个热点,各地纷纷鼓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建立网络教研工作室。那么,有了网络教研的新平台,是不是就意味着教研员从此以后可以稳坐电脑旁“遥控”指导了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县级教研室工作十余年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行走”课堂始终是教研员工作的主旋律——教研员必须坚持经常到一线学校去,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这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教研员经常“行走”课堂,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是及时全面了解教学现状。只有对辖区各校的教学现状了然于胸,教研员才能在学科教学指导上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急老师之所急,想老师之所想”。倘若教研员足不出户,或仅仅停留在曾经的基层教学经验,或凭主观想当然,就跟“纸上谈兵”并无二致了,在此情形下进行的所谓指导即便不是盲目的,至少也是片面的。

二是现场探讨如何改进教学。一位学科教研员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科教师群体,每个教师的课都要听个遍是不现实的。所以,以一两节课为例子,跟执教者以及所有听课教师一同进行剖析,这样以点带面,受益群体就扩大了。其实,一线教师对教研员亲临课堂听课是有“心理需求”的,虽然执教者会有些许紧张或忐忑,但是能得到教研员亲自指导,“面授机宜”,这种机会毕竟不可多得。还有,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添教研“亲和力”。

三是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教研员是研究教育教学的专门人员,不搞研究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教研员。而要搞研究,就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优秀的教研员不论是开设讲座,还是撰写研究报告论文,都不乏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这些丰富的案例从哪里来?自然大多是从深入课堂中得来的。

那么,教研员该如何“行走”课堂呢?

一要且行且观察。教研员听课,应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进而对执教者的教学技能技巧等进行分析,发现长处与不足,找出症结所在。教学观察要着眼于能够体现执教者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相关方面。体现一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方面很多,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学基本功、教学预设、课堂组织实施与调控。观察教学基本功,看的是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板书能力、教具(多媒体)操作(制作)能力等。观察教学预设,着重看教师领会落实课标精神和理念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学情分析能力、选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等。课堂组织实施与调控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具体体现,因而是教学观察的重点,主要看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有效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学环节的有效展开及有机衔接的能力、及时反馈学习状况的能力、根据学情灵活应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学科专业素质等。在评价交流时,教研员要尊重教师,首先应肯定执教者此前的课堂表现及所做的努力,然后再委婉、中肯地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以增强教师积极向上的信心。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以“假如是我来上,我就会这样上”的思维去给执教者提意见建议,这看似“换位思考”,实为“越俎代庖”,因为每个教师的自身素质、经验积累、教学风格都是有差异的;应该从教师的现有教学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让教师能够“拾阶而上”。

二要且行且实践。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教研员若仅仅停留在“言传”上,而无“身教”,是难以让教师们信服的。教研员应该定期到基层学校或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中去上上示范课、研究课。“下水知深浅,身教胜言传”,教研员能够“以身说法”,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也是教研自信的体现,是在积极传播教研“正能量”。(www.chuimin.cn)

三要且行且总结。教研员在“行走”课堂过程中,不但要能“说”会“做”,还要勤于笔耕,善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形成文字,把某个学校某位教师的好做法好经验、教师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感悟等梳理总结出来,写成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或教学论文,通过教研网站、QQ群、讲座、公开发表等途径让老师们共享自己的教研成果,这可谓教学指导的一种特别方式。

在信息时代,教研员要与时俱进,精心打造网络教研平台,但也要继承和发扬“行走”课堂等教研好传统。网上教研是叶,网下教研则是根,根深才能叶茂。“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我们的教研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作者简介:

黄生建,1969年生,男,江西省崇义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研究。

邮编:341300 联系电话:18970113126

电子信箱:7986637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