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了学校,成了一名“五七”战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我觉得我和教育很有缘分。我从196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50个年头,一直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播种、耕耘、教书育人、教学研究。尽管教无定法,学有千方,但我追求的始终是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乐趣,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教学是技术、技能、灵活运用和艺术的综合体现,其本身就包含乐趣。......
2023-11-16
先谈谈我和教育的缘分吧!记得我在南昌师范附小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美术老师让我们每人画一幅画,题目是《我的理想》。我第一次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啊,想啊……也许我表哥是个坦克兵,也许坦克车最好画,我画了一辆插着红旗的大坦克车。但我最喜欢最敬仰的班主任老师却说:“你将来应该当一位人民教师。”并且不断地帮助我,让我代表少先队员献词、朗诵、表演节目、到广播电台录音……我在南昌五中读高中二年级时,当时的育新学校初中班缺少俄语教师,学校安排我和另一同学去当了四个月的俄语教师;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老师指导我在志愿表所有栏目上都填报了师范学院;1966年,我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下,我还是挑选了教师作为我的终生职业。1968年随着干部下放的浪潮……我离开了学校,成了一名“五七”战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农村需要教师,当时的公社书记派我到南昌县的三江中学当教师,1979年我被调到莲塘一中创办重点中学,1990年又被调到省教研室还是从事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所以我觉得我和教育很有缘分。
我从196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50个年头,一直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播种、耕耘、教书育人、教学研究。尽管教无定法,学有千方,但我追求的始终是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有两点我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是老师的“教”,必须形象、生动,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在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尝试知识发生过程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和创造的兴奋。因为“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到“乐”的境界,才能给“教是为了不教”铺平道路,开拓前景。二是学生的“学”必须与“思”结伴,与“问”同行。“学而思,学而问”,才能越学越有味,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有了学生的“思和问”“味和爱”,教师才能在“教是为了不教”的旅途上让学生独立远行。把这里的教和学统一到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范的轨迹上运转,这就是叶圣陶教学思想的最终实现,也是我多年苦心追求的教学艺术。正是靠着这种追求,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放弃了报考研究生的机会,在乡村中学当时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情况下,自己刻苦钻研,编出了也许是当地最早的油印本数学复习资料,并一个人既教毕业班的数学,又教毕业班的语文、政治,这一年我们这个公社一级的乡村中学,就考取8名大学生,其中3人分别录取在上海交大、山东大学和成都信息技术学院,第二年又考取了11名,三江镇沸腾了,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1979年我又和同志们一道,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让莲塘一中在全省重点中学榜上有名。从1977年到1990年,我一共教了12届高中毕业班,直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千余名合格新生,我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数学竞赛也有突出表现。到省教研室后,我继续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上课、评课、座谈、调查、讲座、送课下乡;开展课题研究、课程改革研究、考试研究、教材研究、素质教育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总结经验,不断地研究教法,推敲学法;先后引来了上海著名特级教师、数学教育博士顾泠沅先生的青浦数学教改经验;引来了教育改革家、教坛怪杰魏书生的学习科学;参与并组织了全省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二省一市教改)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两套高中数学教材的试教实践和教材建设,担任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领导组成员;先后撰写了上百篇教研论文,省内外讲学百余次,还为电视台做了《高中数学电视系列专题讲座》《高考大讲堂》等节目。2003年,我开始参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担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必修5》和《选修4:不等式选讲》两分册书的主编、担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教师用书10册《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光盘的总策划。2004年退休后至今,应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两任校长邀请担任学校的教学顾问,并且创建了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十三年来,我目睹、身临其境地伴随着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从一个完全不起眼的薄弱普通中学发展成为一所省级优秀重点中学,正应了我曾经在江西教育电视台介绍他们学校说的一句话“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现在他们名副其实地实现了“全省示范,全国典型,全球视野”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在全国独树一帜,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智慧校园IS平台,还有自己设计制作的初高中数学题库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已经推向全国),中考、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数学组老师教学教研业绩硕果累累,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微课录制高手、题库制作能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等人才,并且以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为舞台,组织全省和周边省市相关学校和教师以自愿为原则,开展教学研究、课程研究、课题研究、高考研究、微课研究、题库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我以教为本,立德树人,兢兢业业地追求,常教常新,常研常新。
教师的乐趣,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教学是技术、技能、灵活运用和艺术的综合体现,其本身就包含乐趣。备课有运筹帷幄之乐;上课有尽情高歌之乐;当班主任又有指挥乐队之乐;批改作业不仅有妙手回春之乐、农家丰收之乐,看到“佳作”,更有赏心悦目、心旷神逸之乐;搞教研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乐。这些还只是近乐,还有远乐,当你的离开校园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后来信向你报喜:“戴老师,我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拿到了博士学位,现在攻读博士后”“戴老师,我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论文产生了轰动效应”“戴老师,我现在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处的谈判代表,欢迎您到北京来”“戴老师,我的大铭实业有限公司就在广场南侧,欢迎您来品尝雪糕”。当参与你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的教师获得成功来信向你汇报:“戴老师,我们六人分别在全省优质课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并且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仍然获得一等奖,谢谢您的精心策划和指导”“戴老师,我们几位作为人才引进到深圳,现在分别是深圳前三名高级中学的数学科组长,当年和您一起摸爬打滚受益匪浅”“戴老师,我们的数学团队在教学教研的舞台上已经涌现出30余位苏步青中学数学教育奖获得者、正高职称、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您当年的数学课、评课、专题讲座以及带领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手把手零距离的教诲,我们还记忆犹新”,听到诸如此类的喜讯,你能不为自己还真有点“桃李满天下”的味道而心花怒放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高兴和欣慰的呢?
以上还只是公乐,还有私乐,那就是教师之家,物质上的小康,精神上的富有,是自家亲人健康成长得天独厚的温床。我一生从事数学教育教研工作,曾担任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数学科组长,担任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江西省数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初等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受聘为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受聘为江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还获得了“第五届苏步青中学数学教育奖”。2004年退休后,不需扬鞭自奋蹄,自办了《戴先生中学数学教育网》,组织开展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高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5个子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10个子课题)》《数学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中学数学系列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个子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和数字出版中心:国家基金资助项目——《中学九学科题库建设(14个子课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前二批立项15个子课题)》的课题研究,培养了约150位题库制作高手、约100位微课录制能手;推出了我主编的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高考考情解读》和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高考考情透视》、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出版的《2011年—2014年数学高考复习高层次专题讲座及配套的三套多媒体课件光盘》、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微解读(10册)及配套的高中数学系列微课(每册36节)》《高考总复习三部曲(基础篇、专题篇、冲刺篇)及配套的系列微课300节》《初中数学教材微解读(6册)及配套的初中数学系列微课(每册60节)》《中考总复习及配套的系列微课100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师用书、练习册》《数学-拓展模块-综合复习、教师用书、练习册》及配套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光盘。深感荣幸的是2006年还被教育部特聘为“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主讲专家”,2015年又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聘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组专家”,还担任过两家教育公司的首席专家、数学总顾问。最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修订,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新课题,我又组织了江西、深圳、杭州、福建漳州近40位数学正高、特高级一线教师,正在策划编写一套适合初、高中同步教学的《数学素养课程》,把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奉献给社会,继续对中学数学教育、教研、教学、教育信息化发挥余热,在实践了自己“健康地为祖国服务50年”的诺言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多做奉献。
我爱人是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的英语副教授,我独生儿子在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和同所博士毕业的妻子现都在美国做完博士后,继续在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埃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做基础科学研究,我的孙子孙女也在茁壮成长。我相信,千千万万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都有和我一样的近乐、远乐、公乐、私乐!所以我要说,以教为乐,其乐无穷!
有这样一段话:“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别看我膀大腰粗,可我不是个强者,我愿以这句话为座右铭,立德树人,一辈子与教育教研打交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育信息化、为开创教育教研新局面新模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再服务更多年!(www.chuimin.cn)
我深信教师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越羡慕的职业,学生会视他们为朋友和榜样,教师自己也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在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幸福;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
(此文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新课程教学》杂志2015年第9期,有修改)
作者简介:
戴佳珉,1944年生,男,就职于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研究。
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13970827550
有关教研的力量 我与教研共成长的文章
我离开了学校,成了一名“五七”战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我觉得我和教育很有缘分。我从196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50个年头,一直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播种、耕耘、教书育人、教学研究。尽管教无定法,学有千方,但我追求的始终是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乐趣,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教学是技术、技能、灵活运用和艺术的综合体现,其本身就包含乐趣。......
2023-11-16
正是这次培训,颠覆了我的观念,当时的想法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摆脱传统的樊篱进行教学改革,变成“新教师”。组建小组、培训组长、建立评价体系、编写导学案等一系列的课改行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许这就是我对什么是“新教师”的最好的诠释和实践的总结。为此,我把“信仰学生”视为课改的终极目标,在高效课堂上竭力践行。“信仰学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2023-11-16
教研是教学之灵魂。1991年7月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湘东的一所山区中学任教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是《引言》,围绕引言怎么讲,我翻阅了很多参考书,请教了几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物理老师,当时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有的教师不讲《引言》。《引言》课的实验对一个刚开始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引言》课上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说,教研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2023-11-16
值此庆祝之际,略舒感想,先从“教研人”三字谈起。“教研人”三字中,“研”字是基础,是中心,是关键。这“放下”与“提起”,道出了做人与做事的两个精要之处,形象、鲜明、扼要、至简,充满着智慧,洋溢着精神。下面,就“放下”与“提起”的话题,略谈做人与教研。说到提起,作为教研人的一分子,当提起对教研前途的思考。......
2023-11-16
教研员首先是教学人员,即“教员”,其次才是研究人员,简称“研员”。调查显示,教研员最关注的知识与能力分别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课标与教材教法的研究等。但也有教研员认为,以前较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教师面对面的反馈和指导,但是如何与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和教学,如何用课堂观察技术来分析教学,是他们现在最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研是一场相遇!......
2023-11-16
在县级教研室工作十余年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行走”课堂始终是教研员工作的主旋律——教研员必须坚持经常到一线学校去,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这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时代,教研员要与时俱进,精心打造网络教研平台,但也要继承和发扬“行走”课堂等教研好传统。......
2023-11-16
在2014年时,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和合教育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并让我参与其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合教育”强调:和合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边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