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的力量,与教研共成长

教研的力量,与教研共成长

【摘要】:教研员首先是教学人员,即“教员”,其次才是研究人员,简称“研员”。调查显示,教研员最关注的知识与能力分别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课标与教材教法的研究等。但也有教研员认为,以前较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教师面对面的反馈和指导,但是如何与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和教学,如何用课堂观察技术来分析教学,是他们现在最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研是一场相遇!

教研员首先是教学人员,即“教员”,其次才是研究人员,简称“研员”。“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因教而生,教因研而活”,只有构建在教学人员基础上的研究人员才是真正的教研员。

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研究功、案例分析功、策划组织功。

有研究者提出:“教研员是新课程的诠释者、研究者、执行者和传递者,是基层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教研与发展的规划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控者,同时为教育行政领导教育决策提供建议。”

课程改革带给教研员的不是角色的变化,而是专业品质及专业素养的新要求。

教研员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需求。调查显示,教研员最关注的知识与能力分别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课标与教材教法的研究等。最急需的知识与能力是:课堂的观察与分析、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等。

有效的研修活动取决于教研员的精心策划和组织,组织教研活动就像老师上课,即使有好的教研内容,但如果不注重教研的技巧,组织不好,也是白搭。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和指导中,常常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给出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教师依据事实分析、判断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教学行为的改进。但也有教研员认为,以前较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教师面对面的反馈和指导,但是如何与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和教学,如何用课堂观察技术来分析教学,是他们现在最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最关注”和“最急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研员工作重心的转移:从“组织活动”到“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些与“课改”的导向是一致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教研员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组织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科新知识的研究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体现出教研员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变。

教研活动是老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而“登阶”的关键是研究活动后是否形成能够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针对性是一种预想,可参与性是一种可能,那么解决具体问题的建设性,就是基于这些预设的生成。我们要建立教研活动的策划意识,提倡教研活动前的充分调研,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改进教研活动过程环节的设计,避免活动的程式化;尊重教研活动过程中的自然生成,反对过度预设的“教学秀”;重视活动过程中话语权调控,重视活动后期研究共识的形成和进一步行为跟进的部署和落实。(www.chuimin.cn)

只有整体提高教研队伍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研究能力、服务精神,才能充分发挥教研系统在整体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杠杆作用。中国教研必须进行全面创新、转型升级:一是从过去着重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二是从注重研究知识传承转向研究全面育人,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三是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四是从过去关注传统教学的研究转向关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五是从过去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六是从过去注重对区域范围内教学共性问题的研究转向既要研究共性问题,也要特别关注个性问题的研究,将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重视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再到深化课改的核心素养,教育已经进入3.0时代。作为教研员,必须要有更强的专业批判性和反思精神、更强的实践研究能力、更精深的学科素养和对教育的整体理解以及对教育价值的敏感。同时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智慧、超前的课程意识、广阔的文化视野、高度的哲学思想。最终,从过去较为封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研发展为更加开放的、注重整合各类专业资源、以学校为中心的教研系统。

教研是一场相遇!

作者简介:

杨涛,1966年生,男,中学高级教师,就职于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主要从事中小学体育健康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邮政编码:330038 联系电话:13007215108

电子信箱:4950980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