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力量:我与教研共同成长

教研力量:我与教研共同成长

【摘要】:教研员是教师教学的专业指导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国家和地方改革政策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教研员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和推进力量。我们对基层教师的影响主要是学术的影响,但首先一定是人格的影响。教研员对职业的忠诚度,对基层教师来说是一种最好的精神感染。

教研员是教师教学的专业指导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国家和地方改革政策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教研员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和推进力量。对此,学界已形成共识。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员的专业素质。

中国有10万教研员,对应1200万中小学教师,意味着平均一个教研员要指导带动120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很多以点带面、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和教学研究活动形式。

按照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工作6~10年的教师基本上处于“热情与成长期”,其“工作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专业能力还在继续进步之中,他们希望上课,和学生交流,并不断寻求新方法来丰富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师是教学能力继续进步的时期,是自信且有能力的专业人员。这部分教师成为教研员后,他们对于学科教学中的教材教法还有着特别的关注。(www.chuimin.cn)

“教研员帮我们备课,手把手地告诉我们每一个环节怎么处理,包括板书怎么写,作业怎么布置,这不仅对新教师有帮助,对于我们工作了10多年的教师也非常有帮助。”“教研员帮我们解读教材,不断深挖教材背后的东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教研员会教我们怎么上课,怎么上好课。”

在一线教师的眼中,我们是专家。我们对基层教师的影响主要是学术的影响,但首先一定是人格的影响。教研员对职业的忠诚度,对基层教师来说是一种最好的精神感染。其次,教研员对职业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以及由此激发的自觉的、高涨的工作热情会感染并促进基层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研员端正坚毅的学术精神和扎实丰厚的学术水准是产生学术魅力并影响基层教师的本原所在。教研员必须通过对教育政策和教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科教学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科精髓和内涵的深刻体味和深入领悟,去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具备学科的领先性,夯实自身的学术功底,引领学科的发展走向,从而用自身的学术魅力去影响和引领基层教师。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工作方向应该是:加强对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的引导,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改变教研文化;扎根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反思性研究,重构课程实践系统,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生成新的课程实践理论和模式,促进课程理论的本土化

教研员要把握“研训一体”思想的实质,努力在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动脑筋,积极探索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有效途径,形成教师的自我培训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