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共成长:坚守与扬弃,我们力量倍增

教研共成长:坚守与扬弃,我们力量倍增

【摘要】:我的主张是,在坚守中扬弃。教改形势潮起潮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政府主导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九次,但深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论不会过时,这些理论的根源不少都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甚至直至孔子。而这些东西就是值得我们好好坚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平心而论,也走了一些弯路。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大潮,我们如何不迷失自己?我的主张是,在坚守中扬弃。

教改形势潮起潮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政府主导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九次,但深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论不会过时,这些理论的根源不少都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甚至直至孔子。例如:巩固性原则显然源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而启发性原则不就是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吗?风雨过后,只有蓝天依旧;冰雪融化,大地还会是那个大地。那些真正的好东西,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它们总会沉淀下来,成为我们永远的财富。而这些东西就是值得我们好好坚守的。千万不要认为人类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我们就可以不学习用脚走路,而反过来试图用脑袋行走;也千万不要认为,知识在爆炸,我们就可以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全都插上草标给卖了!

此外,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经常性地检视自己的课堂,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同时,要研究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和优势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www.chuimin.cn)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在多篇文章和多次演讲中强调,当你坚守一些东西不动摇了的时候,接受新东西反倒更容易。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坚守,当新东西来的时候,你就会或者排斥,或者全盘接受却不能植根于自己的土壤,时间不长,就会“一风吹”。

以上我较多地强调了坚守,但坚守并不等于抱残守缺,拒绝学习,拒绝进步。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坚守的是一个点,我们以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坚守的是一个面,我们则以它为根据地和大后方。只有有了这样的坚守,我们的进步才有了基础,我们借鉴来的东西才有了着床的沃土。总而言之,我们决不盲目追风,但敢于直面时尚;我们时刻脚踏实地,却永远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