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摆渡课堂:新教育辐射区域的教研之力

摆渡课堂:新教育辐射区域的教研之力

【摘要】:做到“心中有师”后,我开展了诸如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中考研讨会、专题讲座、帮教帮扶、教研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传统培训形式单一、单调,教师总是被培训、被教育。因此,我着力打破这种僵局,凸显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地位。教研的基点要放在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教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要有创新和发展,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经过多年大胆、刻苦的实践,我们的课堂终于变样了!

“课改”如同狂风暴雨,在我做教研员的初期,就迎头向我袭来,使我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是这种冲击,击醒了我,我感到了压力,不知从何下手。“做教研员苦于思,不如起于行。”这是特级教师温中元带我入行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听了这话,确有醍醐灌顶之感。于是我勤下校,十多年来,我根植于基层,通过听课、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个别访问,掌握了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建立我市义教语文骨干教师业务档案。做到“心中有师”后,我开展了诸如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中考研讨会、专题讲座、帮教帮扶、教研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小到学校的校本研修,大到县、市区区域研讨培训,我和我的团队们有的做示范课,有的评课指导,有的做专题讲座,尽心尽力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激活更多教师的教学智慧。抓市级教研活动,我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三课”活动,即新老师推门课、每两年的“春华秋实杯”青年教师现场优质课、骨干教师观摩展示课;抓教研组活动,突出解决教研组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组织了全市五次实地语文教研组活动展评观摩,并评选出先进语文教研组;抓业务培训,则立足当下,突出理念更新、方法创新。传统培训形式单一、单调,教师总是被培训、被教育。因此,我着力打破这种僵局,凸显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地位。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如2004年组织的“阅读是最好教育”,2005年组织的“教研沙龙”,2006年组织的“交互式研讨”,2008年组织的“案例分享”,2009年组织的“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2010年组织的“课外阅读研究”,2011年组织的“网络在线教研交流”,2012年组织的“现场观摩同课异构”,2013年组织的“文本细读”,2014年组织的“古诗文小升初教学衔接研讨”,2015年组织的“审辨式名著导读”,等等,反思、交流已成为我市语文教师精神生活与专业生活的常态。教研的基点要放在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教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要有创新和发展,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经过多年大胆、刻苦的实践,我们的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老师更亲切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回答问题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老师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