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内外,教研员应该成为一个站在高处的教育者。新课程促进教研内容的重构。正确认识教研工作目标和教学实践目标的关系。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加强课程理解能力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工作的最高目标。教研员应德艺双馨。坚持将丰富教研内涵和提升教研能力作为开拓教研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
2023-11-16
新课程带来了教育变革,教育遭遇着传统与创新的冲撞。尽管教育的实践活动处于理论和政策的规范体系之中,但由于地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与规范体系之间形成了一种发展张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足够的智慧、胆识与策略。作为教育科研机构中的教研员,需要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教育实践的活动策略与规范体系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勇敢地迎接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这承载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
新课程呼唤教研文化的重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教研员是一个角色独特的教育者,他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不能仅仅成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操作者。这个角色既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上通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下达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提升教学品质的实务。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内外,教研员应该成为一个站在高处的教育者。
努力追求职业责任和历史责任相统一。区域的教研活动,是我们的职业行为,我们要摒弃浮躁和近视,抵制来自世俗与体制的功利主义诱惑,沉心静气,耐住寂寞,尊重规律,做真学问,追寻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越是思索历史和未来,越是发现教研工作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才有可能洞察教学的底蕴。
努力追求教学研究和文化责任相统一。教研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研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师生,我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直面教育理想和教学现实的矛盾。我们要摒弃媚俗与浅薄,研究教学文化的落差,引领教师建构正确的价值模式,形成健康的价值成长态势。我们越是扩展关注的视阈,越是发现教研工作必须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才有可能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品质。
努力追求职业胸襟和学术民主相统一。我们教研工作要尊重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同时又要引导教师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实现实实在在的内在的教学实践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教师自觉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专业发展的自我建构。我们越是崇尚科学,越是发现教研工作必须要有大气开放的职业胸襟和民主和谐的学术风气,才有可能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
新课程促进教研内容的重构。教研员在谋划教育工作时,要从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来认识教育工作的根本内涵,才能从“教学的平台”向“教育的境界”攀升;在空中教育工作时,要学会“转向问题的背后”,成为平衡兼顾的大师。
正确认识教研工作目标和教学实践目标的关系。教研工作的主体是教研员和教师,客体是课堂教学及其教学的诸元素。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加强课程理解能力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工作的最高目标。教研工作的具体目标不能单纯地主观拟定,一定得从教育发展的需求、历史发展规律出发,从对区域内老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深刻分析出发,在对教育客体的正确认知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综合谋划。教育工作目标和教学设计目标是一致的,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学实践目标。
正确认识学术器识和教学技能的关系。器识是道,有器识谓德;技能是术,技能高超谓艺。教研员应德艺双馨。教研员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一个保持宁静心境而有所追求的人。教研员在课堂观察时,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高低,而漠视了教师的学术器识;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时,要摆正“识”与“术”的关系,开阔老师的视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时代发展呼唤教研少一些“教书匠”,而多一些大气开放的“教师”。
正确认识学科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试图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不同的世界。所谓科学世界,是指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基础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具有内在的、历史的统一。如何恰当处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亦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科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是形成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石,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对诸如此类问题的认识,深刻地影响到课程形态、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我们的教研工作要具有平衡兼顾的智慧,做到既关注教,更关注学。所有的教育行为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所有的教研工作都要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出发。
正确认识教育评价和改进教学的关系。新课程对评价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界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育评价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目标,丰富多维的评价内容,探索多样的评价手段、方式方法,实现多元的评价主体。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仅仅看学生的表现,还要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行为。教育评价不同于教与学的过程,提供的是教学过程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构建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实施的良好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新课程呼唤教研路径的重构。教育变革给教研工作呈现了缤纷异彩的场景,多元嬗变、见仁见智,面对时时孕育其中的关系冲突、思想交锋与行为抗衡,我们着力寻求教研工作“突出重围”的路径。(www.chuimin.cn)
坚持将丰富教研内涵和提升教研能力作为开拓教研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反对教研员机关化、行政化,而提倡理论化、专家化,我们鼓励教研员做一个研究型的实践者或实践型的研究者。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教研员不是旁观者,而是弄潮儿。如果教研工作仅仅封闭于命题、考试、例行公事的听课评课等等事务性内容范畴,不能潜下心来钻研感悟理论,不能静下心来理性观察教育变革的全局,我们的教研工作势必萧条与枯竭。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员的责任很大,担子很重,教育变革给教研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亦给教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教研工作的外在形态是有限的,教研工作的内涵空间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教研员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究,勤于思、敏于行、善于言;提高教研能力,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深入学校,走向课堂,贴近教学,牵手师生,实实在在地为有意义的教学服务,为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品质服务。
坚持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教研部门有责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丰富教师职业的专业内涵,营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模式和价值成长范式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是点燃智慧火种的人,是启迪开发潜能的人,当然,教师也是具有活生生个性的人。教师个体是鲜活的、动态的,我们要开发教师职业生命的心智空间,丰富教师职业生命的个性内涵,既要为学生创造幸福,又要为教师带来幸福。教研工作要以师为本,关注教师情感体验,满足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坚持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来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和路径。
坚持将研究课程标准的本地化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突破口。新课程冲击着原有的教育模式、课堂模式、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理清以下关系:首先是思想的理清,然后才是思维的理清;首先是认清目标,然后才是目标的践行;首先是唤醒教师,然后才是唤醒教学;首先是系统机制的变革,然后才是过程方法的变革。我们从区域教学现实出发,从课程标准的本地化着手,寻找新课程本地化实施方略。
坚持将考试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作为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品质的突破口。考试评价是一柄双刃剑,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直接影响到区域基础教育品质。我们要坚持从考试评价的功能认识、多维指标构建、方式方法以及技术应用出发开展研究,努力践行,寻求考试评价对课程实施的正面导向和质量品质监控的积极意义。
坚持将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研工作品质和服务区域教学的突破口。当下的课程实施有许许多多困惑与矛盾,亟待理清与解决。教研部门应该沿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这样一条路径,科学地展开行动研究。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研,实实在在为第一线教学服务,提升教研工作的品质,实现教研工作的价值。
作者简介:
周蓉,1975年生,女,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通信地址:南昌市东湖区肖公庙78号东湖教研中心
邮编:330000 联系电话:13803527227
电子信箱:105106763@qq.com
有关教研的力量 我与教研共成长的文章
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内外,教研员应该成为一个站在高处的教育者。新课程促进教研内容的重构。正确认识教研工作目标和教学实践目标的关系。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加强课程理解能力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工作的最高目标。教研员应德艺双馨。坚持将丰富教研内涵和提升教研能力作为开拓教研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
2023-11-16
校本研修为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捷径,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课改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的校本研修,是基于“因为教师,为了教师,发展教师”的目的,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浸润其中,每位教师在对自己重新定位、思考的同时,教育教学行为也在迅速地转变着。......
2023-11-16
教研员是教师教学的专业指导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国家和地方改革政策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教研员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和推进力量。我们对基层教师的影响主要是学术的影响,但首先一定是人格的影响。教研员对职业的忠诚度,对基层教师来说是一种最好的精神感染。......
2023-11-16
二十七年的讲台生涯,六年的教研员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真情执着融入讲台,小小讲台情意无限;教师通古博今厚重讲台,小小讲台包蕴天下;教师依道而行耕耘讲台,小小讲台点燃梦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悄然落实,润物无声高飞远。实践,研究;研究,实践,发现规律正确行。倾情讲台,研教结合两翼飞;知行妙合,循道而行腾飞远。......
2023-11-16
同时也有另一番感触,现在年轻老师多了,学校有活力了,课堂有活力了,但课堂也有点“虚”了;现在乡村老师智能手机有了,网络有了,教学新设备有了,但课堂“现代化”还是上不去;现在上级各种各样的培训、继续教育铺天盖地的有了,但老师青黄不接的现象好像更严重了……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老师没有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也没有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对比用“小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必然性。......
2023-11-16
正是这次培训,颠覆了我的观念,当时的想法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摆脱传统的樊篱进行教学改革,变成“新教师”。组建小组、培训组长、建立评价体系、编写导学案等一系列的课改行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许这就是我对什么是“新教师”的最好的诠释和实践的总结。为此,我把“信仰学生”视为课改的终极目标,在高效课堂上竭力践行。“信仰学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2023-11-16
从教师到教研员的转变。从教学教材研究到教育研究。用历史的眼光看教研,从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义”,从王阳明的“致良知”、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修道之谓教,立德树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审视过去是要把握现在,立足未来,用历史的眼光看教研,要告诸往而知来者——教研助我成长,我成长助教研。......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