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成果:共同成长-教研的力量 我与教研共成长

教研成果:共同成长-教研的力量 我与教研共成长

【摘要】:同时也有另一番感触,现在年轻老师多了,学校有活力了,课堂有活力了,但课堂也有点“虚”了;现在乡村老师智能手机有了,网络有了,教学新设备有了,但课堂“现代化”还是上不去;现在上级各种各样的培训、继续教育铺天盖地的有了,但老师青黄不接的现象好像更严重了……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老师没有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也没有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对比用“小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必然性。

三天的问诊活动下来,感触颇多,对坊小学的领导有用心办教育,老师有用心教书,学生有用心学习。领导日常管理很用心,从每两周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可以看出;老师教学很用心,从每节课老师的准备,课后议课时的虚心,教案撰写的工整,作业的超额批改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很用心,从课堂学习习惯可以看出……同时也有另一番感触,现在年轻老师多了,学校有活力了,课堂有活力了,但课堂也有点“虚”了;现在乡村老师智能手机有了,网络有了,教学新设备有了,但课堂“现代化”还是上不去;现在上级各种各样的培训、继续教育铺天盖地的有了,但老师青黄不接的现象好像更严重了……

1.部分年轻教师在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上表现能力不足

由于教学积淀不够等诸多原因造成一些年轻教师在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上表现得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知识体系、数学思想和方法讲解出现错误。如“分数意义”一课中,课堂上老师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学生得出“3/3,6/6,2/2,1”等答案,老师不知道怎样讲解。省学科带头人、实验小学简东英校长作为团队成员来听课,就问在场听课的该校五年级老师对此题的想法,这些年轻教师也拿不定主意,简校长现场讲析答案为什么是“6/3”,博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最小公倍数》一课中,老师在讲解3和6的公倍数时用集合图表示,学生板演出现了:

我们知道6的倍数全是3和6的公倍数,而老师没有注意也没有指出这个错误,这是不行的,正确的应是:(www.chuimin.cn)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老师说“窗户面积”是“封闭图形”的大小,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显然老师没有弄清面积概念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这两个基本含义,使得学生也晕了。《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课中,老师告诉学生说“近似数就是将一个数位较多的小数写简单些”“保留两位小数就是保留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这里说明老师将近似数等同于“简写”是不对的,也没有深入理解“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的含义。

二是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本质讲解出现错误。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老师没有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也没有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对比用“小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必然性。“分数与除法”一课中,老师在讲解“3÷4=3/4(个)饼”时,先将1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得到1/4,接着拿1个饼这样分得到1/4,再拿1个这样分得到1/4,最后合起来就是3/4个,老师这样分是没有理解计算得数“3/4个饼”的含义,在这里应首先让学生明白“3÷4”就是将3个饼平均分给4人,平均每人得多少个?那么就要把3个饼叠在一起切(边用教具演示),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再将其中的1份展开,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这样就能讲清“3/4”既表示“3个饼的1/4”又表示“1个饼的3/4”。教学中没有把握数学本质和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当然也就谈不上让学生得到发展了。

2.部分年轻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不足,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当前很多年轻教师做教案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实际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学随意性是必然结果。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样讲就怎样讲,想讲到哪就讲到哪,没有任何计划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现象严重,也不顾及教学目标要求,更不要说合理化保障教学效果了。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中,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课本题目完成表格计算(共9×9=81道题),先学生独立计算,再讲析表格,讲完表格后,教师随意拿出《一课一导》讲解了两个题目,一节课就结束了。课堂上学生花了大量时间也只算好了几道题,老师就拖着学生边做边讲,显然在这里教学起点、教学准备不够,没有预见课堂教学情况。这个表格教学能否这样处理:让学生分小组计算比赛,每小组计算一列,边计算学生就会发现不公平,因为有的小组的题目是口算,容易多了,教师适时复习口算方法,而笔算题小组计算到第2道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其中一个因数分别是22、23、24……积有什么规律?这样既复习了笔算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