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的力量:建基地、统筹资源,贡献基础教育

教研的力量:建基地、统筹资源,贡献基础教育

【摘要】:“建基地”不是新生事物,省教研室出台了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这是本职工作,本色出演。要统筹省、市、县(区)的研究力量,盘活用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真正为我省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负教研人生。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各级教研部门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导向,将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认真研究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创新教研工作思路,拓展教研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研工作新局面。

一、认清形势,主动担当作为

从1956年江西成立教研室以来,省教研室充分发挥了管理和组织教学研究、支持和指导课堂教学、顺应和推进课程改革、稳定和保障教学秩序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学校、县(区)、设区市、省四级教研体系,形成了成熟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为我省教研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教学研究工作不能躲进小楼搞“闭门造车”,不能吃“老本”,而是要与时俱进,强化时代使命担当,主动投身教育强省建设的主战场,紧密对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和推动解决问题中建功立业。既要“通天线”,加强对教育宏观工作和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为教育管理决策做好参谋服务;更要“接地气”,加强对教学一线工作和具体问题的研究,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谋真策、支实招。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工作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讲话中指出:在新形势下,教研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一些地方对教研工作重视不够,定位认识不清,单纯停留在服务于考试和提高分数上;教研管理体制不顺,多种方式并存,有些地方重培训业务而轻教研,教研人员深入课堂一线较少;教研队伍在数量、整体素养、年龄结构等方面与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经费不足,教研工作缺乏保障等。这些问题在我们江西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机制,下移工作重心,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到该去的地方,做应做的事,切实提高教研效能。为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把握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坚持研究为本。对于各级教研部门和广大教研员来讲,去学校、到课堂、搞教研、为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主题、主线,唯有如此,我们才是在做真教研,做自己的教研,才能出真正的成果。正因为长期主题不够明确,主线不够清晰,让我们失去了研究的基础,远离了产生果实的热土。从我们的机构、团队,到每一位教研员,有了这些基本的工作和体验,才能做到带着问题去深入研究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够完成好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挖井人”“修渠者”和“送水工”的任务,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教研活水的涌出,才能为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智力保障。

第二、扎根基地为足。“建基地”不是新生事物,省教研室出台了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这是本职工作,本色出演。教研员去学校,到课堂,天经地义。我们教研室不是传达室,我们教研员不是收发员,也不是行政官员,不要把自己变成只会坐在办公室发发通知、打打电话的一般工作人员,不能再只“浮”在上面了!市县教研部门抓紧参照省教研室的做法,马上制定出自己的制度,每个教研员都要认真执行制度,深入学校,和学校、老师们一起,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信大家在思想上已经很明白,那么在行动中也一定会自觉和坚持。春天到了,我们应该做一只春燕,采集来自基地的热泥,筑好我们教研人的梦巢。(www.chuimin.cn)

第三、转化成果为实。研究是为了应用,教研是为了教学。我们在教研工作中,要善于倾听、善于看见、善于联想、善于总结、善于梳理、善于提炼。然后及时、果断、精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再观察、再琢磨、再凝练,如此认真用心地反复、循环,感知就会上升为理念,做法就会凝练成特色,习惯就会形成风格。让从深井里掘出的清泉,又浇灌到田园里去。优秀的教研员一定要能带领老师们养成总结经验的习惯,形成运用成果的风气。各级教研部门应该把推广基层教师教学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引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仅为教师成长引入清泉,并且引导教师产出清泉,真正实现学校得到发展、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成长的多赢。

三、规范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个人的专业成长,团队事业的发展,必须是自觉作引领,自律作鞭策,这是根本和基础。我们各级教研部门都必须切实思考、研究和着手加强工作管理和队伍建设。

一种比较传统的认识是,教研部门本身就是一个管理比较松散的地方,教研员的工作应该是相对自由和弹性的。与行政部门相比,在坐班时间和工作表面看是这样。但是,教研工作性质的重要性、育人的神圣性和教研学术的严肃性,是我们首先要敬畏和仰望的!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强烈的职业神圣感和岗位的光荣感!首先是我们自身教研文化的建设、教研思想的建设,然后是教研组织的建设。

教研工作有自身的规律,教研队伍有自己的特色。各级教研部门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摸索建立健全人员准入、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进高学历青年人才,充实加强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要加快加强团队建设,分层次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骨干人员,形成人才梯队。在教研队伍内部,科学考核工作业绩,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导向机制,在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业绩突出、口碑良好的予以倾斜和优先,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要统筹省、市、县(区)的研究力量,盘活用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真正为我省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负教研人生。

汤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