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保障机制与组织氛围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保障机制与组织氛围

【摘要】:在校园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学校的组织氛围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首要因素。(二)建立健全教师学习的制度机制乡村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乡村教师学习动力的激发,以及乡村学校组织氛围的营造,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在特定制度机制保障下,不断地进行实践,是文化生成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感悟到组织内所倡导的核心文化价值的实质。

学校的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为学校全体成员所体验到的、影响他们行为的、以成员的集体行为感知为基础的、相对持久的学校环境特性,并对所有学校成员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深刻影响[7]。在校园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学校的组织氛围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首要因素。而积极组织氛围的需要,需要民主化的决策程序和制度机制作为支撑。

(一)不断规范民主化的决策程序

学校内部管理因素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归因方向。不少研究指出乡村学校领导的教师管理方式相对简单且风格偏向专制,这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8]。这种偏向于技术性、逻辑性、客观性、个体性而人文关怀缺失的管理及其相生相伴的文化,不仅忽视了作为附加价值的乡村教师情感、身份的重要性,而且忽视了乡村教师的道德、自我牺牲精神以及责任和义务[9],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良好的教师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形成。正是学校管理方面对乡村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等因素,使得乡村教师出现比较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如教师热情下降,身心极度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以及对学生失去爱心。同时应看到,乡村教师长期处于挑战少、危机感低的氛围之中,与处境伴生的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乡村学校应当通过建立乡村教师心理契约等方式,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尽可能地为乡村教师提供较为宽松的专业环境。而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质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关照下,在学校与师生的理性交往、心理契约的基础上,转变治理学校的方式,重构教师与学生、课程等的权力关系。

从更深层面上,构建和谐乡村学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乡村学校组织文化氛围,通过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微环境,让乡村教师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发挥治理学校的重要作用,为他们搭建专业化发展平台,以及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畅通机制等[10]。教代会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决策的主要途径,是激发教师自主意识的最佳载体,是教师被尊重的真正体现。因此,乡村学校应从落实教代会制度入手,明确规定凡涉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如教师的考核、学习的规章制度、教师专业的发展目标等。只有被全体教师认可并趋于科学完善的制度才有价值,真正把教师学习的制度建设赋权给教师,才能使教师与学校获得双赢。同时,由教师自主制定与他们自己学习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制度,不仅可以产生科学完善的制度,而且教师由于被尊重需要的满足可以进一步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学习需要和自主发展的意识。(www.chuimin.cn)

(二)建立健全教师学习的制度机制

乡村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乡村教师学习动力的激发,以及乡村学校组织氛围的营造,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因此,为了使乡村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习的氛围,乡村学校应该在所倡导的理念与价值观框架下,建立一整套明确的学习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机制,尤其在评价机制上给予激励保障,使得学校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得以进一步强化,同时,这也将极大地有利于乡村教师内化所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特定制度机制保障下,不断地进行实践,是文化生成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感悟到组织内所倡导的核心文化价值的实质。当前,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实践感悟的有效形式在乡村教师学习过程中日益得到重视。为此,乡村学校应建立一系列分层次、分对象的促进教师学习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实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教师自愿自觉地学习。例如,一是要求教师阅读教育学名著,写读书笔记,并以读书沙龙、辩论会形式进行交流;安排外出学习,回来后汇报学习内容;组织集体备课等方式,促使全体教师融日常学习于日常工作中;二是为促进骨干教师的学习,并能引领其他教师的学习,制定针对骨干教师的学习与考核制度;三是采取自主学习、团队互助、师徒制等多种教师学习方式,以及结合市、区教研室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制订新入职教师成长计划,使新入职教师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