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促进乡村教师终身学习行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

促进乡村教师终身学习行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

【摘要】: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了技术的支撑,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社会实践。我国也开始关注终身学习的实践行动。其二,乡村教师应该克服学习倦怠,设计一份有效的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学习理念,作为一种理论或观念形态成为人类的共同视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实践,但不可否认,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承认已经完全实现了终身学习。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了技术的支撑,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社会实践。我国也开始关注终身学习的实践行动。在当今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起到终身学习的表率作用,一是为学生树立示范和榜样;二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学习者形象的参照。要在信息社会中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职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学校建立新的学习文化,使“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与“终身学习”相辅相成[1]。终身学习是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终身学习的思潮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但关于终身学习思想的论述,早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提及,孔子在其《论语·为政》中就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只有致力于学习,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境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终身学习要进行四种学习[2]:一是学会认知,就是要学会辨别、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创新的学习能力;二是学会做事,就是要提高做事情的能力,培养个人做事的品质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学会认同其他同伴,确立新的共识;四是学会做人,就是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确个人的定位。我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朱新均委员是这样定义终身学习的:终身学习是以学习者为本,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对学习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但要进行正规学习和正式学习,而且也不要忽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他们通过学习各种知识,从而提升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最终达到促进学习者终身全面发展的目的[3]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书对终身学习的内涵总结如下:首先,学习者是主动自愿地进行学习,尤其是随着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新技术的大量涌现,作为学习者必须主动地汲取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超前知识,才可能应付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其次,学习者的学习将逐渐淡化“专业”意识,而转变为“非专业”的学习,即学习者应该进行跨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从而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再次,社会要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扩大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普及多媒体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远程教育,是促进终身学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最后,学习者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分散学习,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学习者学习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使学习过程充满了创造性[4]。为此,这要求乡村学校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的引导下,营造浓厚的良好学习气氛,并帮助乡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设计学习计划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促进乡村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创新乡村学校管理模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乡村学校的领导层不但要引导全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而且要通过建立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合理制度,逐步让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和自觉追求,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这也是乡村教师的学习认知观念改变,以及“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生成的过程。为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转变思路、创新乡村学校的管理模式:一是从传统的“管教”转变为“管学和管教结合”,从过去单一的教务管理转变为学习服务为主、教务管理为辅;二是改变单纯的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一元化模式,转变为知识与课程、学习与绩效互动管理的多元化模式;三是摒弃标准化的共性管理,建立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服务体系。(www.chuimin.cn)

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交相辉映的特殊时期,尤其是乡村学校,考试分数依然是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最重要标准,为此,创新学习评价和考试模式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难点和立足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师生提出了更高、更为复杂的要求,乡村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借鉴文件夹的评价模式(Portfolio Assessment),与此相适应,必须探索和创造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念和信息技术评价方式,创建过程评价与成就评价模式,以对学生成绩和教师业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其二,乡村教师应该克服学习倦怠,设计一份有效的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倦怠(Burnout)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用于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即职业倦怠(Job Burnout),用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工作能力下降,时常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只是依照一种惯性在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也称职业倦怠患者为“企业睡人”。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将倦怠的概念引入学习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国外学者引用弗鲁顿伯格和马斯勒的成果,将其定义为: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出现的精力耗竭,直接表现为学习热情的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于学校的课程和学业成绩等保持负面态度;国内有学者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为之时,从而感到厌烦、缺乏成就感、情绪低落,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现象。

学习倦怠的问题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它不仅发生在学生身上,也发生在成人身上。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即使一个已经工作的成人,也要面临学习,不过这种学习大多具有功利性,比如是为了职称评定,或者是为了考证获得更高的工资等等,但这样的学习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因此,迫切需要用知识和技术来使更多人认识到,继续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对于大多数乡村教师而言,也存在学习倦怠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就感缺失是乡村教师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一是应激发乡村教师的学习需求,这是有效促进乡村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二是要鼓励乡村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人学习计划,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自查来实现乡村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