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及实践成果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及实践成果

【摘要】:因此,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乡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为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乡村教师学习是在特定场域发生的活动,体现为学校领导、乡村教师、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工具等相互客观关系的网络或构型,反映了学习意义场域的集合,但如果缺乏清晰的组织边界和管理的合理性,将会影响乡村教师学习的成效。因此,需要构建乡村教师“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乡村教师学习的非正式组织形式和治理载体,能够加强乡村教师学习组织的协调,促进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建设。

(一)形成乡村教师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其著作《共同体》中这样描述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它就像是一个家,在它下面,可以遮风避雨;它又好像是一个壁炉,在严寒的日子里,靠近它可以暖和我们的手。”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轻松愉快且具有良好交流合作氛围的环境,如果乡村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尊重、缺乏自主判断和抉择、缺乏灵活性,那么就无法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因此,要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在乡村教师之间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是乡村学校的校长要以身作则,成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排头兵,学会尊重和信任教师,发扬民主作风,与教师平等对话。校长要勇于接受学习的新理念,一个能将学习视作习惯并善于学习和读书的校长,他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相当程度地提高领导力。领导力的提高不是指增加校长的权威,而是指校长能够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信念为核心,始终坚持尊重教师,放权于教师,对教师的管理既有理性约束,又有情感渗透,多与教师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二是从制度上要为乡村教师创设公平、民主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亲密友爱;可以通过制定民主管理制度,鼓励每一位教师为学校建设积极献言,同时发挥教师代表大会的作用;可以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事实证明,文体活动能够促进凝聚力的产生,乡村教师通过文体活动的参与建立一种亲切和谐的关系;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搭建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开展上课的相互观摩活动,相互沟通学习,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建议并加以改进,提高学习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二)培养乡村教师的团结合作精神

团队学习、认知和分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最显著的特征。一般情况,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人智慧,为此,相比单打独斗,在有益有序团队中的个人往往能以更快的速度成长。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对话与合作学习,摒弃传统的专业个人主义的封闭、保守作风,主动建构教师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彼此之间地位上的平等、对话上的民主、交流上的开放。通过互动合作,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和相互分享,在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在合作互动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在教师产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后,只有及时营造相应的、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外界环境,才不会使得合作流于形式。因为在孤立的、崇尚个人主义的学校氛围中,提出问题并寻求外界帮助往往会被看作是专业水平较低的表现,为了不伤害其自尊心,教师势必会选择自我封闭、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为此,尝试构建一种能让乡村教师放开心扉,有效地开展平等、开放、自由的沟通交流的学习氛围,对于乡村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能够保障他们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乡村教师文化需要开放型的学校环境氛围来促成,而这种相互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开放型氛围的达成有赖于乡村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乡村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民主和谐、合作分享的态度和管理方式、相应的支持性措施的力度及其实效等。同时,应注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相关活动,制定教师合作学习制度等,激发教师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和合作学习,使教师能自由且愉快地加强校内教师相互之间,甚至实现校际教师间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业对话、沟通和合作,共同交流与经验分享,通过彼此的互动支持、相互促进,提高乡村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反过来,合作学习的乡村教师文化又将有助于更为自由、开放的乡村学校环境氛围以及互动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

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是乡村教师,载体是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目的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包含着相互的切磋、交流、分享、合作,因此,乡村教师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至关重要。应该在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这种精神,比如经常开展同一教研室的备课交流活动,认真聆听每一位老师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然后坦诚地告诉其他老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一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倾听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团结合作的力量,从而提高每位老师的认知能力和工作效率。或者,乡村学校可以以不同班级为单位开展综合知识竞赛,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与不同班级捆绑在一起,逐渐形成团队精神,在竞赛准备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意识,使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并激励不同学科思想的碰撞,从而打破教师之间封闭孤立的状态。

(三)提升乡村教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兴趣的乡村教师组成的,他们会共同确定一个学习目标,然后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因此,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乡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为重要的。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才能确保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一是制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目标;二是明确共同体中每个人的责任;三是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1.要提高乡村教师的交流技能(www.chuimin.cn)

这里指的交流技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它专指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能够准确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恰当地点评其他学习者的观点。乡村教师平时不会有太多的机会能够就某件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述自己的意见,因此,学校应该提供一些良好的平台,使得乡村教师能够锻炼其交流技能。比如,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然后进行互相点评,而且在相互点评中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言之有理,并且能够运用专业的词语表述,并辅之以合理的肢体语言,使得乡村教师的交流技能逐步得到提高。

2.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倾听技能

学会倾听是一门技巧,也是增进教师之间互相尊重的基本素养。如果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有的学习者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来滔滔不绝,而有的学习者却一言不发,这会严重影响学习共同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乡村教师日常的教研室活动中,要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发言,不要沉默不语或者摆出一副“于己无关”的态度,要仔细倾听每位教师的发言,并用眼神和对方进行互动及点头示意,甚至在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表述时,可以询问发言教师,或者请发言教师再说一遍,这样既让发言教师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也鼓励了发言教师。只有这样,乡村教师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意识

乡村教师共同体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但这种沟通交流不应只是浅显的,而应该逐步进入较深层次。共同体中学习者的思想是开放的并一起思考,是成功沟通交流的标志,但这种沟通交流不是相互竞争,也不是为你对我错的争辩,而是在相互帮助下能够对某一问题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获取新知识并改进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乡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和意识。比如,当一位教师就某一个案例和大家讨论时,或许会有其他学习者的看法与他不一致,那么这位教师就应该进行反思,反思不一样的原因,陈述自己的理由,互相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逐渐深入的,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创建乡村教师共同体文化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中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文化建设。制度、任务、秩序都是暂时的、多变的,对学习共同体而言,最具象征性、本体性、稳定性的是共同体文化。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就是要挑战以往乡村教师的学习模式,旨在促进所有乡村教师的学习,乡村教师都能为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负责,致力于创建一个团结协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自身以及其他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与发展。为此,乡村教师应共同创生一种生态型的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乡村教师共同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种新型的学习文化首先是一种关怀文化,即体现学校是关心共同体[42],可以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乡村教师共同体中,教师之间应该是开放平等、相互信赖、互相支持的,所有教师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并且能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即使教师之间对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也应该以包容与分享的态度去看待,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包容性学习环境中,激发所有乡村教师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首先,要促使乡村教师达成共同愿景。愿景,通俗地讲,就是指“我们将来会是什么样”,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想象。在所有人类组织中,愿景是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43]。因此,在乡村教师共同体中,明确的学习愿景能够激发所有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使每位教师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此,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乡村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去设置一个共同的愿景呢?这就需要一位有经验的组织者去发挥引领作用,比如可以激发大家想象。如果教师之间持续合作学习,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愿景?是否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身价值?是否提升了个人的专业发展能力?是否对学生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是否能够改变乡村学校的教育弊端?通过共同愿景的达成,建立起教师之间的荣辱与共的强烈感情,点燃所有教师的学习激情,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一种互相帮助、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培养乡村教师具有共同体的意识。共同体意识是指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彼此间及与整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情,以及对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44]。如果乡村教师之间充满着竞争和个人主义,学习共同体是很难建立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才能营造一种开放的对话和交流氛围,进行有诚意的合作,认同共同体目标,以及能为共同体的成就而获得充实感。此外,学习共同体意识的强弱也决定了共同体的发展高度。比如,共同体成员是否具有责任感,决定了他能否认真地对待学习中的每一次交流;共同体成员是否信守承诺,直接影响他能否与其他成员共同协作;而共同体成员是否忠实,则决定他是否能努力支持、帮助其他成员。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所带来的相互依赖的归属感,必将使乡村教师的个人学习演变为学习共同体[45]

最后,要在乡村教师之间建立互相认同的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总是围绕着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也决定了成员之间的认同感,比如,你是共同体中一个成员,那么你必然与共同体中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因此你认同其他成员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认同感下,你会更多地关注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其他成员,并且确信只有其他成员学习的成功,“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互相认同,“我”逐渐地就转化为“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