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构建跨区域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

构建跨区域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

【摘要】:通过构建跨区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文化的建设,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在跨区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框架下,计算机与电信技术的同步发展不仅使得我们更加便捷地储存知识与信息,而且使得我们能在瞬间将海量的信息以极低的成本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信息技术作为进步的基础是不容置辩的,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毋庸置疑,依靠信息技术,建设教育信息化和实现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是未来教育和学习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构建跨区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文化的建设,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在跨区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框架下,计算机与电信技术的同步发展不仅使得我们更加便捷地储存知识与信息,而且使得我们能在瞬间将海量的信息以极低的成本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交流方式,从而使得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囿于固有的环境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不受时空限制,他可以选择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通过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就为创造一个学习社区、营造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了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进行交互式学习和利用仿真技术实现身临其境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为学习者“爱上学习”奠定了动力基础。(www.chuimin.cn)

跨区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动态的,团体成员不像传统课堂教学中那样逐步建立彼此信任关系,而是立刻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而进行教学活动。在虚拟网络场域中,乡村教师作为学习者更容易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的学习倾向的人。乡村教师作为社会动物总是处在人际关系中,不论在现实还是在虚拟网络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而且在虚拟网络学习中乡村教师还可以自己控制学习速度。由于乡村教师接受新事物快慢不同,在网络学习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交流的节奏,以及获得反馈消息的时间,从而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干扰。此外,乡村教师在网络应用中的匿名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个人与社会等外部因素的限制,在一种安全、自由和流畅的环境下发表大胆且富有创造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