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文化能否升华为教师群体文化,不仅归结于所有群体成员面对共同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共同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共鸣。它是教师个体文化转变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临界点,是对一种个体文化在教师群体中的不断得到认可的起点,是群体文化转型生成的关键点。......
2023-11-16
技术哲学是探索人与技术的互动关系,即不能脱离人来反思技术,而是应该思索属人的技术世界中人与技术复杂的互动关系,并把这一关系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技术哲学认为,技术是世界的构造方式,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会制造并使用技术和工具,同时也被技术构造着,人类与技术存在着互动关系。即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前提,它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所必须依赖的对象而成为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从其产生到发展,都是人类创造性行为,因此,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揭示的就与人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有学者则将有关技术的引喻概括为三个方面[8]:一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物化形态技术;二是以探究智能技术应用为重心,着力于改善学习成效;三是技术是支持学习的工具。而从“信息化”的现象来看,“信息化”是工具(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因此,“信息化”的过程首先是信息技术工具的引入与应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会引起使用者在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最终将促使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信息文化。由此看来,人既是技术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又是技术的利用者和控制者,而技术是人的思想的外化,即人的思想、信仰和观念等融入技术设计和应用中,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技术观,技术是为人们的思想服务的。
许多学者都对技术与学习的关系做过相关研究,在他们看来,技术绝非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仅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实际上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它更多的是为学习者的智能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撑。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技术中”学习的技术观逐渐转向了“用技术”学习的技术观,换句话说,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从传统学习工具到信息技术工具,包括物质形态和智能形态的学习工具的种类很多。实际上,关于信息技术的大量研究表明,技术并不比教师的教更有效。信息技术的支柱作用通过学习工具多样化的角色和功能加以体现。乔纳森强烈建议,技术的使用方式应该从“技术作为教师”转变成“技术作为学习中的伙伴”。为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应用。当教师与学生用技术学习时,技术能促使并支撑他们思考。他尝试重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功用,并对此作出了如下理解[9]。(www.chuimin.cn)
其一,学习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一是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的设计理念、外界环境和活动,他们可以促进学习者参与主动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二是促进学习的所有技术和方法,如认知学习策略和批判思维技能等。其二,虽然技术不是传统意义的传递者、交流者,但也不应该规定和控制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者的互动交流,只有当学习者发起和控制这种与技术的互动交流时,或需要人们不仅在概念上,而且在智能上都参与时,技术也才能有效支撑学习。其三,技术在成为智力工具包的同时,还是学习者的智能伙伴,这是因为工具包能够支撑某一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智力功能,使得更有意义的关于世界的个人解释和表征得到建构;而技术只有成为人们的智能伙伴,才能最佳地分配每个人完成任务的认知职责。
有关信息技术背景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
个体文化能否升华为教师群体文化,不仅归结于所有群体成员面对共同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共同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共鸣。它是教师个体文化转变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临界点,是对一种个体文化在教师群体中的不断得到认可的起点,是群体文化转型生成的关键点。......
2023-11-16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乡村教师终身学习理念和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研究、宣传和推动终身理念在世界的普及,鼓励各国政府参与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1997年和2009年举办的国际成人教育大会都对终身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3-11-16
学校是一个开放体系。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学校不得不和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和联系,同时学校也不得不受来自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将造就不同类型的学校。目前,乡村学校的教师学习研修组织还是以传统的教研组形式为主。但仅有教研组不足以满足乡村教师的学习需要和支撑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建设。......
2023-11-16
也就是说,仅仅代表乡村教师个体的学习现象还算不上学习文化,只有当这种学习现象积淀了乡村教师学习精神并相应地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并且成为乡村教师群体的共识,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时,才算形成了乡村教师学习文化。......
2023-11-16
乡村教师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其整体素质及其专业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为此,无论决策者、执行者,还是研究者,都应当更多地关注和关心乡村教师的生存和专业发展。其二,在研究层面,我国已有乡村教师发展研究多停留在发展途径、现状分析等方面,缺乏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关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改善并没有带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明显改变。......
2023-11-16
因而,应正确认识和开发信息技术的价值潜能,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教师教育改革、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的有效力量。进入信息社会,意味着人类必须寻求发展一种新型学习文化,即应用信息技术的终身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体制和模式,正是适应了这种全新学习文化需求。......
2023-11-16
从外在文化价值到内在文化价值,乡村教师的学习文化价值无不表现出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取向[7]。受功利主义学习取向的影响,乡村教师非正式学习方式表现较为单一且充满封闭性,反观教师正式学习方式也是相同的情况,在调查中就发现,有95%的乡村教师反映,公开课和听评课是学校最经常组织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理论学习,而专题研究、专家交流等机会非常少。......
2023-11-16
信息时代学习文化的变化和趋势已经日渐明晰并逐步为乡村教师所认同。信息化要求教师大胆进行教学革新,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使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也更加丰富了教师的内涵。四是乡村教师要成为终生的学习者。乡村教师生活在学习型社会,为了应对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乡村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充电”,才能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要求,终身学习对乡村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