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成果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成果

【摘要】:个体文化能否升华为教师群体文化,不仅归结于所有群体成员面对共同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共同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共鸣。它是教师个体文化转变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临界点,是对一种个体文化在教师群体中的不断得到认可的起点,是群体文化转型生成的关键点。

个体文化能否升华为教师群体文化,不仅归结于所有群体成员面对共同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共同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共鸣。那么,具体到作为群体文化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即个别乡村教师的学习文化能否升华为乡村教师群体的学习文化,不仅取决于乡村教师群体的成员面对学习问题解决是否产生了共同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产生文化共鸣。所谓文化共鸣,是指一种教师个体文化或其文化变形潜在地投合了整个教师群体共同的文化期待、文化需要,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12]。它是教师个体文化转变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临界点,是对一种个体文化在教师群体中的不断得到认可的起点,是群体文化转型生成的关键点。文化共鸣的发生会赋予某种教师个体文化以特殊的意义并对教师群体的生活学习方式都发挥着指引和导向作用,进而使它提升为教师群体共有的文化范式。具体的实现这种提升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某一教师个体文化符合所有群体成员对理想文化样态的共同愿景;二是教师个体文化之间原来就有诸多类似特征,文化共鸣使得这些类似点不断扩大;三是教师个体文化之间出现了相互模仿,进而共同走向某一种特定的个体文化。

教师群体文化发展是一个不同个体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根据发展的程度依次表现为融合性、聚合性和趋同性的特征,据此可以把教师群体文化和相应的教师学习文化分别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如表5-1所示)。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作为一种教师群体文化是由乡村教师个体文化发展而来的,是乡村教师群体的学习生活样式,由于乡村教师群体在同一时空场域内通过对话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产生了一些共有的学习文化模式、相似的学习实践图景以及共享的学习文化代码等,这些文化模式、图景与代码就构成了乡村教师群体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成方式:即教师参照他人、共存互动的结果,体现的是教师个体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共通性和关联性,以及教师个体之间文化互动的产物。由此,乡村教师学习文化俨然是一种教师群体文化,其中的每位教师的身体不再作为表达自我、建构自我学习文化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传达乡村群体共同学习文化样态的一个缩影而存在,其发生、发展有着自身特殊过程。

表5-1 教师群体文化的发展阶段(www.chuimin.cn)

资料来源:龙宝新.当代教师教育变革的文化路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