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乡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为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2023-11-16
外部生态环境因子对于乡村教师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其决定了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生成的特定性。人类所有活动都是社会性的,其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脉络中,学习活动也不例外。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所有生命有机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依赖周围的环境,并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为此,乡村教师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在体现乡村教师是一个自我成长过程的同时,也表明了与所处学习生态环境相互关联和适应的关系。乡村教师是学习生态环境中的社会人,能根据所处的物理、社会、规范等环境的变化,并通过与其他系统相互影响、作用和协同,不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能量和信息资源,并且通过改变自身以适应数字化的生存和学习方式。
乡村教师的学习环境系统总是能够将时空等所有构成要素以恰当的方式编织起来。其一,物理环境是乡村教师学习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这里的物理环境既包括现实的学习环境,也包括虚拟的学习环境,此外还包括相应的各种学习资源。现实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传统的学习环境,如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室)、书吧等。而虚拟的学习环境包括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各种软件资源以及学习信息资源,如QQ、E-mail、Blog、Wiki、WeChat等交流工具以及Blackboard、moodle等虚拟学习环境,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软件交流工具从信息资源的搜集获取、个人知识管理、与同行专家的交流等方面为教师个人的学习和进步,以及知识更新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乡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资源平台,具体可以利用Blog、BBS等交流平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与反思,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活故事,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发表相关的教育见解,并在经验总结过程中提升自己;同时也可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并在与专家交流对话、教学相长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些都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二,社会环境由时代背景、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社区文化和资金支持等要素构成,此外,还包括乡村教师之间以及与家长和村民之间人际关系、乡村教师支持政策、互联网+传统式培训等。社会环境在体现乡村教师地位的同时,也体现了乡村教师与其外在情境之间双向和相互建构的关系。这不仅实现了乡村教师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还完成了乡村教师的学习意义的建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构建,实质上就是要将真实的学习置于社会实践和外界交流合作中。因为乡村教师的学习作为生态学习系统,其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要求乡村教师要与社会系统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营养。其三,规范环境也称价值环境,乡村教师学习群体中的规则和制度,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约定成俗的,还是明文规定的,都是管理和完善乡村教师个体与领导者、教师同伴、学生、同行专家和技术支持人员等之间交往活动的程序,是规范和约束乡村教师学习活动的外部规则、政策和惯例,如教研室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信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以及学习价值观,例如,与乡村教师学习道德相关的规范机制,教师的学习精神、学习理想和学习观念。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规范环境是指在线学习培训制度、网络学习氛围、虚拟网络学习社区和各种自媒体平台运营的规范、标准和制度等。(www.chuimin.cn)
有关信息技术背景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
因此,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乡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为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2023-11-16
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始了一体化进程[11]。“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要体现全局观念、整体设计、阶段目标、共生互促和协同发展,尤其是需要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中小学教师以及区县教研员结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服务于培养卓越教师和教育家。......
2023-11-16
(三)关于乡村教师学习文化问题的研究肖正德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剖析了教师学习文化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层提出了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化、学习文化价值功利等问题[100]。(四)关于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构建的研究关于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构的方向,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关于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构建的路径研究。陈新景等通过田野调查指出应该从培养校本学习素养的角度创建乡村教师学习文化[112]。......
2023-11-16
机制,原指自然物质系统的运行规律,如人体生理机制。现在,机制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指称某一复杂组织系统各要素间彼此依存、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方式。关于教师的“机制”研究,人们从不同视角围绕教师文化进行了较多探讨。为此,乡村教师文化场的整体性、动态性与跨文化性,决定了乡村教师学习与发展必然是文化场关键事件与教师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互动的过程。......
2023-11-16
乡村教师个体的学习既是自主的,同时也是依附的,不但对周围的学习环境有影响,而且同时依赖周围的环境,无论是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换句话说,乡村教师必须面对和适应外部环境才能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在这方面,美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为乡村教师提供的学习互助项目,固定每月都召集集体谈论会,组织乡村教师相互讨论有效的教学实践与心得。......
2023-11-1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乡村教师信息意识的培训与学习是一种终身教育和终身知识更新的过程,不仅仅是考虑发发微博、微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即培养乡村教师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
2023-11-16
三是乡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对欠缺。这使得乡村教师群体呈现出“惰性”的学习图景。基于当前乡村文化规制下的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亟须通过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建设,生成一种信息技术支撑的生态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改变乡村教师“惰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14]。......
2023-11-16
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莱斯利·怀特则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一体化的动态系统,需要提供能量,使之运动和进化,并将文化划分为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等三个亚系统。上述关于文化结构的划分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涵盖了物质、社会和思想意识等层面的内容,本书在充分吸收众家尤其是新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将文化的结构划分为技术手段、制度行为、观念意识这三大基本元素,形成了金字塔型的概要性的框架。......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