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美国大学课堂体验:选课、教材、思考与研讨

美国大学课堂体验:选课、教材、思考与研讨

【摘要】:美国大学课堂体验在美国访学期间,我聆听了很多外教的课程,每门课程大致包括选课买教材、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和考试四个环节。美国大学课堂的重点不在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共同研讨问题。美国大学班级人数较少,一般不超过25人。课堂演示也是美国大学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美国大学课堂体验

在美国访学期间,我聆听了很多外教的课程,每门课程大致包括选课买教材、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和考试四个环节。

美国大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教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与研究活动的指导者以及学术水平的鉴定者。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课后完成的。学习方式以阅读、讨论、口头报告和论文写作为主。学期开始时,教授会给学生列出详细的阅读目录。在课堂上,教授通常边讲边与学生讨论。研究生课程更是以学生作口头报告为主,教授只是主持讨论、评分、指导论文,不会提供正确答案,也不关注结论是否与正确答案一致,只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美国,我上的第一节课是多元文化教育,由Engebretson教授主讲,该课程是为硕士和博士开设的。我走进教室,感到很新鲜:学生的课桌拼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圆形,大家自然坐成了一个圆圈,这样便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们手中的教材版本都不相同;学生年龄悬殊,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五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但大家个性鲜明,相处融洽。

开始上课后,Engebretson教授让大家取出一页白纸,从中间折叠,在其中一面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将其分开立在课桌上,供大家相互认识。接着,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之后,老师让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出生地、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学习计划等。在随后的几周里,每当上课时,教授都让学生将写有自己姓名的纸摆放在课桌上,帮助大家尽快相互熟悉,方便课堂上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多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轻松,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多,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举手或直接提问。有时老师回答,有时学生回答,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甚至学生对老师的观点也进行尖锐的批判。许多问题老师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美国大学课堂的重点不在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共同研讨问题。教师会布置很多课后阅读材料,主要靠学生自己钻研。学生先自己阅读老师指定的材料,并查阅相关资料,再到课堂上分组与老师讨论。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很重要。课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必要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美国大学教师很敬业,有激情,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他们课前准备充分、细致,非常熟悉所讲内容,且能运用自如。

课堂要求

开学第一节课,教授通常向学生分发一份课程大纲,或让学生上网查阅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阅读材料及作业、考核政策和评分标准、学生课堂出勤等管理方面的政策,以及教授的教学方法或理念。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按时出勤。在美国许多大学,教授会制定一套学生的出勤规定,有些院校则有全校统一的出勤规定。例如,学生旷课不能超过三次,否则取消其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课堂出勤是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糟糕的出勤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老师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临时考试,如果学生不在课堂,就没有考试成绩,也会影响其最终的学习成绩。

第二,作好课前准备。在正式上课之前,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必要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预先对教授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课前及课后充分的阅读准备,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有效掌握。一般研究生课程进度相当快,尤其是暑期的课程,学生压力更大。

老师会在课程大纲中列出每次上课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上课之前阅读一些材料。同时,需要准备讨论的题目。有时需要学生课下自己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些课题。学校的学生指南中强调学生要按时完成功课,老师也强调学生要跟上教学进度。大学作业量可能很大,学生一旦落后,一般很难再赶上。

第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其成绩的一部分。美国大学班级人数较少,一般不超过25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提出问题。教学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综合一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但在大班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讨论机会相对较少。

第四,按时交作业。学生不按时交作业通常会影响学业成绩。有些教授可能拒绝接受学生迟交作业。作业主要包括论文、课题等。

课堂参与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上课针对问题讨论,课堂不是系统地讲解知识,而是通过对某个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其交流、绘图、自我表达等多种能力。

在美国大学,虽然各个教授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期待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把参加课堂讨论作为学生的成绩依据之一。所以,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各种活动,尤其是提问、发言、小组讨论等活动。

美国大学课堂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演讲等多种形式,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学会思考、质疑和判断。学生上课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堂演示也是美国大学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通常由学生单独或合作,按教师的要求就某一专题作准备,或去图书馆找资料,或去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上演示。他们可以就该专题运用多媒体、实物资料或真人表演等形式,作生动、直观的演示。学生演示完毕之后,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

这些合作学习活动可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是课堂的决定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研究方向,鼓励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课堂上教师很少讲,主要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他们认为,死记硬背的东西容易忘记,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己理解、思考,在了解某个方面的全部知识后,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

美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也习惯于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他们善于辩论,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思想观点。他们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提问,并与老师争辩,甚至提出相反的观点或尖锐地批判教师的观点。他们就某个事件、观点等,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很多种不同的观点,谁也不知道哪种是正确的。这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文化知识有关。

课堂笔记(www.chuimin.cn)

笔记是辅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好方法,正如英国著名作家培根所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在美国大学课堂,记笔记是所有学生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做好笔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开学前,学生会准备几支不同颜色的笔、一把尺子和一个笔记本。尺子是用来画分割线的,分割线的左边是备注区域,右边是笔记区域。所以,左边仅预留极少一部分就可以了。不同颜色的笔用来标示不同的内容及难重点。例如,学生可以用黑色笔书写主体内容,用蓝色笔标出重点内容,红色表示当时未能理解、有待课后进一步提问的知识等。

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追求少而精。否则,会适得其反,导致不能抓住课堂主要内容。其次,要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主要是记录老师从教材延伸出来的更有价值的内容,如老师个人的观点分析等。那些一看就懂、书本上的知识则不需要记。同时,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简明扼要地写在分割线的左边,将来复习时,只需把当初的笔记温习一下即可,这样学生既可节约时间和精力,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学生还要学习梳理课堂教学重点的能力,而不必记录无关紧要的内容。如果学生的课堂笔记没有做好,可参考其他同学的笔记。

一般通过半年到一年的训练,学生就能具备做笔记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写板书,有助于学生做笔记;若是讲演或讨论课,学生需要特别留意“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points...”“This is the key which...”或是“I’d like you to remember...”等类似的开场白,它们几乎都是上课重点所在。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提醒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记笔记的技能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做笔记的习惯。学生要懂得充分发挥笔记的优势,这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课堂管理

美国大学没有班级概念,只有大一(freshman)、大二(sophomore)、大三(junior)和大四(senior)的概念。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同学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同学,也没有相同的排课单,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所以,学生群体是按照不同的兴趣形成的。一般班额人数是10~25人。教室一般都很小,也有阶梯教室。课堂教学以讨论形式为主,因而小教室的课桌一般都是环形布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材料,而且要能就某一课题或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所学知识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堂发言提高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

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上课时手机一定要关机,不能影响老师讲课及其他同学听课。学生可以带着早餐午餐进教室,边听边吃,有时还喝着咖啡、果汁等饮料,这些不会影响老师讲课,但学生吃喝时嘴里不能发出声音。若在上课期间学生必须去厕所,不必举手征求老师的同意。有时老师上两三个小时课,中间也不休息,进出的学生并不会影响其教学。

美国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自习室,但有休息室和会议室供小组讨论使用。各个教学楼都有小型图书室,有很多相关的专业书和学术杂志、台式计算机,供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学习小组还可在网上讨论。

录音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功课、补充笔记疏漏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想在课堂上录音,首先要征求老师的同意。因为牵涉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些教授不欢迎学生录音。

美国大学对师生的衣着没有限制,他们平时穿着很随便,但是不能穿拖鞋进课堂。

老师讲完课,向学生说“再见”后,可能在讲台上整理东西,但台下的学生已经走了。在美国的大学,没有老师先走、学生后走的规矩。

老师在学校都有固定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在学期开始时,他们会宣布自己的办公时间和地点,每周一两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时段向老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术争论

美国课堂有宽松自由的学术争论氛围,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讲授知识具有启发性,学生可以质疑,但学术争论结束后,大家还是好朋友。

学生是美国大学课堂的主体,老师善于提问,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参与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非常重要,因为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会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美国老师喜欢提问,一节课下来往往提问十几次。每讲完一个专题,都会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会耐心回答,直到没有问题为止。学生也很愿意与老师互动。

美国大学提倡自由而严谨的学术精神。在学术领域里没有禁忌,也没有偏见,并且强调质疑,学生要学会质疑、学会辩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对学生作业中涉及的观点不作是非定论,而是由学生自己认定。学生做作业时,根据选题自行取材,只要论证周密,富有条理,理论上自圆其说,老师就认为是优秀的。因此,学生的作业一般要观点新颖,视角多样,富有创意。美国大学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学生多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工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美国大学课堂的特色。老师通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时小组讨论的题目相同,有时则不同。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但成员间相互协作,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争取最好的成果。

在美国大学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讨论,这些讨论都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教学设计,每次讨论都有不同的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三种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合作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方案;通过合作演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小组成果向全班展示。

美国大学通常一个班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小组就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要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加入任何一组。最后,各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综合评价,有时还让全班同学互相打分。小组平均得分就是该组每个成员的分数。因此,小组成员都很努力,以免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