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亚洲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与规划explorat.

亚洲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与规划explorat.

【摘要】: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包括遗产保护利用的法律体系、遗产旅游促进政策、行政与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经营动力机制、产品体系等在内的遗产旅游管理体系。(二)改革原则日本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是从遗产旅游的社会属性出发,即资源的公共性,认为遗产旅游属性决定了其管理体制的性质。

在亚洲,日本在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是先行一步的,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也是卓有成效的。

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总体上处于从泡沫经济破裂的困境中恢复并有所发展的阶段,人们对以前片面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省,提出建立“成熟社会”。日本政府提出“文化立国”“观光立国”等发展战略,观光立国战略在文化立国的基础上,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纳入观光发展的战略体系,实现了文化遗产、观光活动及观光产业、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新的发展观、政策理念和措施使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出现全面改革。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包括遗产保护利用的法律体系、遗产旅游促进政策、行政与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经营动力机制、产品体系等在内的遗产旅游管理体系。

(一)改革动机

最初的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动机是源于“明治维新”风潮掀起后,日本的佛教建筑佛像、书画作品、传统工艺等出现了空前破坏与流失,这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觉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保护运动由此开始。

此次基于“文化立国”“观光立国”的改革,动机比较超前,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经济发达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裕,必然开始追求心灵的充实,文化振兴就显得十分重要。“观光立国”战略诞生,对国家旅游发展做出全新安排,文化遗产旅游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遗产旅游对于日本国家的品牌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改革原则

日本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是从遗产旅游的社会属性出发,即资源的公共性,认为遗产旅游属性决定了其管理体制的性质。通过全面的立法,将所有权的多样性与遗产的公共性很好地统一。

在具体的体制改革中,利用分级管理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中央政府负责制定观光立国的总体战略,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能够发挥地方特点的政策。

(三)改革措施(www.chuimin.cn)

日本遗产管理体制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根据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状况及时颁布法律对遗产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实用性很强。

行政管理上分为决策和日常管理两个层次,最高决策职能并无专门常设机构,日常由国土交通省和文部科学省负责,并有独立行政法人机构,国土交通省再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日本的社会组织系统非常发达,直接影响遗产旅游管理的效率;各地区之间还有关于区域合作的法律制度、派出机构、联络会议

配备包含旅游服务组织和支持性服务组织的经营体系,同时社团组织也有部分企业化经营和委托经营的形式,各方之间的协调包括赢利环节的控制和协调机制的实施,经营动力不仅有居民和政府机构的推动,还有市场竞争的促进。

其中,遗产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消费形式、价格、创新机制都已形成良性循环。

表6-2-1总结了美国、西欧和亚洲在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在改革动机、改革原则和改革措施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具体将在下一节做出系统分析

表6-2-1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遗产旅游改革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