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究

【摘要】:所谓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的原则。(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的特征,结合我国的旅游资源特征,在制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坚持系统观、资源观以及市场观。加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对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谓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的原则。在确定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时,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定战略所必须具备的观念,二是制定战略所必须具有的科学认知水平。

(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念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的特征,结合我国的旅游资源特征,在制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坚持系统观、资源观以及市场观。

1.系统观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得到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支持与配合;同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又是由多个旅游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因此,建立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形成“大旅游”或“区域旅游”格局。旅游管理包括了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两大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做到政企分开,明确划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加强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不干预旅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旅游企业也要加快改革,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还有很多旅游资源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但也有一些有价值的旅游胜地在近几年的“生态旅游”开发热中走样变形,当地政府和居民往往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及对特色旅游景观、多彩的民俗、品种多样特产等的开发没有系统观,往往顾此失彼。

2.资源观

生态旅游的资源观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有价性,并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视为旅游活动的资本,将其价值计入旅游活动的成本中,以期从旅游收入中给予补偿,从而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人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量范围之内,超过了一定的承载量,必然会破坏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最终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通常有一种误解,认为旅游业耗费资源少,对环境的影响远小于工业,实际上,如果旅游发展脱离环境保护,那么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远远大于工业对资源的掠夺而造成的破坏。[7]我国有相当大范围为丘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开发中必须做好环境评价。有不少景观独特、品位高的旅游资源,恰恰就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川河谷,这更要求我们在开发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观,以免在开发中使资源受到破坏。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特别是要把在水土保持和避免环境体污染放在突出位置。

3.市场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开发必须转变利益观,利益的获取必须从传统的经济利益观转变为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综合利益观,利益分配也应从传统的资源导向转换到现在的市场导向。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作为旅游开发的导向,并非是有资源就必须开发,而是看市场是否有这个需要。要确定客源市场的主体和重点,明确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的针对性,减少和避免无谓的浪费,提高生态旅游业的综合效益,避免片面的经济利益。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既要摸清生态旅游资源的赋存及其特点,又要深入分析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确保开发后的生态旅游产品能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好的良性循环的旅游扶贫项目,进而反哺生态建设。(www.chuimin.cn)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为对象的旅游。因此,在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对生态和资源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1.生态旅游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旅游活动

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生态旅游活动科学合理和持续发展的依据。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核心。我们在开展生态旅游时,要注意维护生态平衡,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旅游资源,促进珍奇动植物的繁殖。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平衡要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取积极措施,利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使其恢复或得以重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走生态发展之路。

旅游市场营销,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制定绿色旅游的营销策略。[8]西方国家把以顾客为中心,切实为消费者服务,以顾客满意并愿意再来的“市场营销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称为“现代旅游市场观念”。旅游企业不但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要更多地研究旅游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以便有选择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地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称为“未来的旅游市场观念”。因此绿色营销不仅要研究和关心消费者(旅游者),而且更要从整个社会和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全统一,使旅游企业的营销活动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在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旅游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绿色旅游产品应该是有助于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产品,应具有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各地旅游项目的开发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可以大力开展森林旅游、海洋绿色旅游、乡村旅游、草原旅游等项目。

加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对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旅游的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及当地居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旅游的质量与综合效益。不少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坏便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生态环境一般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并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因此要树立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不要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要克服“旅游业是投资少、收效快”的片面思想,把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投资计入旅游产品的成本,要克服违背自然规律的“改造论”和“人定胜天论”的思想,建立起人与自然互利、协调和共生的关系。要克服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去换取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做法,坚持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旅游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由于地形地貌特征奇特复杂,因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基本上遍布全国。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开发较慢,生态旅游资源还停留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较多,比较著名的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达里诺尔湖等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在此建站20多年来,已有全球20多个国家400位科学家来此进行科研交流并研究温带森林生态环境,长白山现已加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然而,引人警醒的是,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本应受到爱护的天然财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与破坏。大自然慷慨的馈赠被部分无知的人群当成了他们“发财致富”的捷径或“发展经济”的障碍。红树林保护区,作为世界海洋研究的四大热点之一,维系大陆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其他植物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竟被人毁于一旦,而个中原因竟只是“养虾能招商引资,是大政绩”,其淡薄的环境意识与短浅的目光令人震惊。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湖南张家界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湖北宣恩县沙道镇内,自1997年以来,至少已有400多立方米的原始次森林被当地农民砍伐殆尽,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珙桐被严重破坏,据悉,这一系列愚蠢的行为在也是在当地林业局指挥授意下完成的,目的是“能赚钱”。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抢救式保护”形式,是捍卫自然生态原貌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最后的堤防被冲垮,其恶劣后果与巨大影响将无法估量。[9]保护自然其实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应该如何应把生态旅游开发建立在保护和维系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

开展兼顾生态环境的经济活动,让“环保产业”为人类造福,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摒弃那种“战胜自然”的错误观念,与自然界一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在随后的经济建设与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