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2023-11-16
在中国城市遗存古城墙中,大多残垣断壁,或间断遗存,或当今重建太多,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时至今日,真正遗存完整的古城墙如前所述极少。为保护平遥古城、周庄等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2012年在一次对江、浙、沪近百位一线文物保护执法人员的演讲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有近20000个城镇,其中有2000个历史古城镇,但是这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还剩多少实质内容?以古城墙为例,看似到处都有,但只有三个半真货(荆州、平遥、兴城和半个西安),其余多是假货,是近年来重建的,最多也就夹杂着些遗址。”由此可见,真正遗存至今较完整的古城墙少之又少,十分难得。
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荆州古城墙的遗存状况,早在82年前,就有普通民众关注过。1934年三月号《良友》杂志刊登了一篇游记《衰败了的古荆州》,文中说那时的荆州古城“真像一个染了第三期肺病的病人,只剩下一副垂危的躯壳”,“在这里最令人注目的要算是城墙,这虽是代表封建制度的遗物,但是其构造的坚固,设计的完善,是不能抹煞的。数千年的风雨犹未毁坏的城堡,的确不是易事,更不能说是无价值的”(转引自《荆楚文化》2011年第一期)。这位作者就是曾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的冷善远,在他的笔下,荆州城墙是破败的古城中一处十分亮眼的“伟大景观”。时至今日,荆州古城墙依然如故,现可见砖城垣和土城垣,除局部因自然灾害受损维修外,均为新中国诞生以前的遗存,没有残垣断壁,也没有人为的重建。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没有像众多古城墙那样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如今虽然墙体在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中沧桑不已,但绕城一周,墙体仍十分完整,被古建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完璧”。阮仪三教授2016年4月再次考察荆州古城后,又一次笃定地放言:“荆州古城墙之完整,绝无仅有。”这是对荆州古城墙真实性的充分肯定。
荆州古城墙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它还有原真、完整的护城河相生相伴。护城河是古城墙的附属建筑,没有古城墙的遗存,就不会有护城河的遗存;没有护城河的遗存,古城墙亦会黯然失色。遗存完整的古城墙、古护城河相伴生辉,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上遗存最为完整、最为壮观的古城池景观——荆州古城池。显然,这一重要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当然,我们所讲的保存完整,主要是指城墙的主体建筑,墙体环城一周,没有断缺,没有人为的重建,6处古城门亦保存完整。客观地讲,墙体之上原有的众多敌楼、战屋等城防设施早已不存,6处古城门上的城楼也只遗存大北门一处古城楼(东门城楼为198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复建楼)。古城墙之上众多城防设施的缺失,带有普遍性。其原因大体在于:一是这些城墙上的建筑因冷兵器时代的城防而建,这些土木建筑因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而受到冷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这些建筑在自然的、人为的“侵扰”中,遭至毁弃;二是后来人看不到这些城防设施的潜在文化旅游价值,不愿在紧缺的资金中挤出一些修缮这些建筑。早些年,只有西安城墙有幸得到了一种特别的关爱。1986年后,西安城墙相继重建了12座敌楼、3座角楼、1座魁星楼、1座闸楼。这十几座不同形制的城墙之上原有建筑的恢复,使西安城墙在华灯初放中更显风采,更加壮美,它已成为西安城墙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游客都是“视觉动物”,只看效果,不会去管是原建还是重建。西安是旅游名城,西安的管理者眼光独到,最早看到了城墙的旅游价值,他们弥补城墙的缺失,天衣无缝,增添了城墙的壮观与魅力。襄阳城墙1993年复建的仲宣楼,现已成为该市的重要旅游景点。荆州城墙始有的仲宣楼及其他城楼、敌楼、战屋等古代城防建筑,大多毁于战乱。许多年来,由于观念、经济等多种原因,荆州古城墙没能像西安、襄阳那样恢复一定数量的原城防建筑,虽屡有动议,但都成了“画饼”。若早复建仲宣楼,那定会如襄阳一样,成为一处热门景点。此事后悔已晚。(www.chuimin.cn)
荆州古城大北门全景
如今,文物建筑的保护更加规范,复建更为审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建设,都需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也许有缺陷的美,也是一种美,正如享誉世界的无臂维纳斯之美一样。慧眼识珠,文物建筑的缺陷美或许更显真实。我们只有期待将荆州城墙的保护管理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以弥补缺失的遗憾。
荆州古城墙不以高大彰显,不以亮丽耀眼,但却能以遗存长久、原真、完整而见长。一座逾千年的古城墙,在自然与人为的诸多险象环生中,能如此完整地遗存至今,实属不易。显然,这是荆州古城墙特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又一重要体现。
有关南国完璧 荆州古城墙的文章
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2023-11-16
荆州城墙可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关羽镇守荆州达10年之久,为了北抗曹操,东拒孙吴,加固和修筑城墙。桓温为荆州刺史10余年,荆州屯兵重镇,多次征讨都从荆州发兵,对荆州城墙修葺、加固应是桓温镇守荆州的首要防务。......
2023-11-16
南城墙东端考古发掘出在六朝墙体之上,有一层隋唐时期的夯土堆积,这样的墙体实物,说明隋唐时期对荆州城墙进行过加高修筑。这一时期,对荆州城墙的修筑,史籍虽无详载,但我们却有幸从处于巅峰时期的唐诗中,体察出了与荆州城墙修建有关的细节。这时张九龄年近花甲,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在荆三年期间,常登荆州城南楼览胜,仅冠以“登楼”为题的诗作就有《登荆州城望江二首》《登荆州城楼》《登郡城南楼》等数首。......
2023-11-16
为固城防,赵雄奏请南宋朝廷重修荆州城墙。赵雄重修荆州城墙,不仅在外侧修筑了坚固的整体砖墙,而且在城墙之上增筑了一千余间敌楼、战屋,致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立体城防体系。荆州城墙第二次考古发掘发现较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和土城垣,说明元世祖下诏毁城,并未夷为平地。荆州城垣仍整体遗存于世,其中的奥秘,也许与荆州城墙能有效防患长江洪灾有关。......
2023-11-16
荆州古城墙是一位高龄历史老人,遍体是极易招病的砖石土木构体,饱经暴风骤雨,伤痕累累,体质已十分脆弱,鼓闪、裂缝、错位、倾斜等病变时有发生。荆州古城墙申遗会荆州古城墙保护工作汇报会用如此规范、如此精到的工艺治理病害墙体,至今已有40年。通过治理,根除了其内在的诸多隐患,保护了墙体的完整与康宁,确保了荆州古城墙这位体弱多病的历史老人,在有惊有险中不断延年益寿,不断彰显南国完璧的风采。......
2023-11-16
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
2023-11-16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之君子得以览观焉。天力难,爰集兹绪卒有功,庸为方镇首家铭史册,书法众焉。赵公名雄,为右丞相,去江陵而判其乡资州。阎公名苍舒,为吏部侍郎,待制龙图阁,其继赵公,自汉中徙焉。)郡国之有城,犹人之有肢体也。体与神相载,则为平满,为匀适。荆州城不知所自辟。......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