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2023-11-16
敌楼,亦俗称瞭望楼、战屋,是冷兵器时代城防部队调兵遣将、观察敌情、打击攻城之敌的重要所在。据清光绪《荆州府志》记载,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荆州安抚使赵雄重修荆州城墙曾建敌楼战屋一千余间。今有迹可循者,就是已载入史册的三大敌楼,即位于东城墙与南城墙交会处的仲宣楼、位于东城墙与北城墙相交处的明月楼和位于小北门东侧数百余米处的雄楚楼。三大敌楼均位于城墙的转角处,故又可称之为角楼。三大敌楼因地处有利方位,建筑雄伟,视野开阔,多有名士骚客登临,并因此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轶文故事。三大敌楼中,仲宣楼最为有名,雄楚楼规模最大。三大敌楼均因名人效应而永载史册。
仲宣楼 位于东城墙与南城墙相交转角处,始建于何时不详。但仲宣楼之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南朝梁元帝的诗句可为之佐证:“朝出屠羊县,夕返仲宣楼”(《出江陵县还》)。后梁乾化二年(912年)高季兴复建此楼,以望沙津,更名望沙楼。至北宋真宗时期,“宋陈尧咨为守,更名仲宣楼”(清光绪《荆州府志》)。北宋陈尧咨(970~1034年)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家庭”成员,其父陈省华去世后尊享宰相级待遇,其兄陈尧叟、陈尧佐都曾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陈尧咨是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第的状元,曾任荆南节度使治江陵,陈尧咨善射,并因此演绎出了一则与荆州有关的历史典故。“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注:由基,相传为楚国的神射手),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耶?’杖之,碎其金鱼”(《宋史·陈尧咨传》)。北宋重文轻武,陈母责其子以“弓矢为乐”不务正业,即举杖打去,不料将其金鱼配饰打落破碎。由此可见其家教家风之严。陈尧咨后官至尚书工部侍郎,还是著名书法家。显然,陈尧咨在荆南任时,对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及《登楼赋》,崇尚有加,遂将望沙楼复以仲宣楼原名。因王粲为东汉名士,又有传世名篇《登楼赋》,且这里正如《登楼赋》中所描绘的“实显敞而寡仇”,视野开阔,城下是最宽阔的护城河段,既可“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又可南及长江,亦可东眺商贾繁荣的古沙津(今沙市)。仲宣楼自始就与文人雅士结有不解之缘,仅清乾隆《江陵县志》收录吟咏仲宣楼的诗词就有20多首。南朝时,仲宣楼在梁元帝的诗句与心目中,就已成为江陵的代名词。寄居荆州的诗圣杜甫,在病老穷愁遭人冷遇时,竟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粲当年在荆州的遭遇,同病相怜,感慨油然而生:“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秋日荆南述怀三韵》)。唐代诗人元稹在遭贬荆州的五年里,亦时常登仲宣楼与王粲进行心灵对话,借以浇愁:“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远望》),“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献荥阳公诗五十韵》)。明代荆州籍“宰相之杰”张居正更与仲宣楼有“情关命途,生死之交”。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一日,张居正之父张文明大清早同几位好友登游仲宣楼,偶感风寒,酿成大疾,不治而终。身为首辅的张居正未能获准回家守孝,其政敌借故上演了一场“夺情”风波,然张居正不改初衷,对仲宣楼仍一往情深:“一楼雄此郡,万里眼全开”,“登高愧能赋,空羡昔人贤”(《题仲宣楼二首》)。
荆州仲宣楼遗址
仲宣楼因王粲及众多慕名而至的历史名贤永载史册。历史上仲宣楼曾屡毁屡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再度重建,民国时期毁圮。现存遗址,保存完好。遗址长31米,宽24米。
明月楼 位于东城墙与北城墙相交处,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时期。公元526~552年,南朝梁元帝萧绎先后两次在荆州任刺史17年,后又称帝建都3年,在此期间,他除精心经营荆州防务,兴建木栅城外,还修建了豪华的湘东苑,并要其属下刘孝绰在湘东苑北面修建了高大的明月楼。据传此楼可直通湘东苑。萧绎自幼好学,擅诗赋丹青,他常在明月楼与文人雅士相聚,吟诗作赋。“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如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萧绎《荡妇秋思赋》)。萧绎的御用文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就曾“屡陪明月宴”(清康熙《荆州府志·古迹》)。西魏灭梁后,湘东苑及明月楼被毁。后人将府城东北隅之敌楼袭用“明月楼”之名。因萧绎之故,明月楼成为荆州城墙上一处著名的城楼。历史上不乏名士墨客登临此楼。明月楼毁于日军战火,遗址平面长29米,宽20米,保存完好。
雄楚楼 位于小北门东侧近千米处的北城垣上。雄楚楼始建于何时,史籍不详。五代时高季兴复建,后迁建于现址。楼名源自于诗圣杜甫的诗句。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在四川成都的权势旧友严武骤逝,失去依靠,难以生计,遂乘舟顺江而下来到了族兄杜位所在的江陵。此时,适逢驻守江陵的荆南节度使卫伯玉新晋阳城郡王,大兴土木,在城西北新修了一座高楼,杜甫遂以此为由头赋贺诗一首:
荆州雄楚楼遗址
楼上炎天冰雪生,
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
投壶散帙有余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
江汉风流万古情。
杜甫在诗中恭维卫伯玉文武兼备,“杖钺褰帷瞻具美”,意在能得到卫伯玉的赏识。为加深卫伯玉对自己才情的印象,联络感情,他又续作一首《又作此奉卫王》:
西北楼成雄楚都,
远开山岳散江湖。(www.chuimin.cn)
二仪清浊还高下,
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惟镇静,
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
愧似相如为大夫。
然而,杜甫的满腔热望,得到的却是一介武夫卫伯玉的冷漠,还有族兄的冷淡。杜甫在江陵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生计仍难以为继,只得离开江陵,再次踏上漂泊的难途,以至两年后客死耒阳。这是诗圣的人生悲剧。然而“西北楼成雄楚都”的意境与雄浑,余韵不绝。后梁乾化二年(912年),节度使高季兴于子城中复建此楼时,便撷取诗句中“雄楚”二字用作楼名。“今城虽迁改,而名仍存”(清光绪《荆州府志·古迹》)。雄楚楼迁建于北城垣后,仍用原名。楼以人名,爱屋及乌,后世文人多慕名而至。明中晚期著名诗人宋登春就曾咏吟《九日集雄楚楼怀旧》:
沱水燕关忆壮游,
短衣孤剑到荆州。
天高纵酒逢青眼,
马上看枫掉白头。
日暮饥鸟还绕树,
烟寒古堞自深秋。
江空鸿雁无消息,
千里相思月满楼。
清咸丰年间曾重建此楼。雄楚楼是荆州城墙上最大的一处敌楼,后毁于日军战火。雄楚楼遗址台基高约1米,平面长38米,宽30米,遗址保存完好。
有关南国完璧 荆州古城墙的文章
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2023-11-16
荆州城墙可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关羽镇守荆州达10年之久,为了北抗曹操,东拒孙吴,加固和修筑城墙。桓温为荆州刺史10余年,荆州屯兵重镇,多次征讨都从荆州发兵,对荆州城墙修葺、加固应是桓温镇守荆州的首要防务。......
2023-11-16
南城墙东端考古发掘出在六朝墙体之上,有一层隋唐时期的夯土堆积,这样的墙体实物,说明隋唐时期对荆州城墙进行过加高修筑。这一时期,对荆州城墙的修筑,史籍虽无详载,但我们却有幸从处于巅峰时期的唐诗中,体察出了与荆州城墙修建有关的细节。这时张九龄年近花甲,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在荆三年期间,常登荆州城南楼览胜,仅冠以“登楼”为题的诗作就有《登荆州城望江二首》《登荆州城楼》《登郡城南楼》等数首。......
2023-11-16
为固城防,赵雄奏请南宋朝廷重修荆州城墙。赵雄重修荆州城墙,不仅在外侧修筑了坚固的整体砖墙,而且在城墙之上增筑了一千余间敌楼、战屋,致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立体城防体系。荆州城墙第二次考古发掘发现较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和土城垣,说明元世祖下诏毁城,并未夷为平地。荆州城垣仍整体遗存于世,其中的奥秘,也许与荆州城墙能有效防患长江洪灾有关。......
2023-11-16
荆州古城墙是一位高龄历史老人,遍体是极易招病的砖石土木构体,饱经暴风骤雨,伤痕累累,体质已十分脆弱,鼓闪、裂缝、错位、倾斜等病变时有发生。荆州古城墙申遗会荆州古城墙保护工作汇报会用如此规范、如此精到的工艺治理病害墙体,至今已有40年。通过治理,根除了其内在的诸多隐患,保护了墙体的完整与康宁,确保了荆州古城墙这位体弱多病的历史老人,在有惊有险中不断延年益寿,不断彰显南国完璧的风采。......
2023-11-16
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
2023-11-16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城墙文字砖是历代城砖烧制者留下的特别印记。城墙文字砖与砖城垣的修筑紧密相关。已发现的这两块文字砖现陈展于荆州城墙博物馆。荆州城墙大量文字砖出现在明洪武时期。清代文字砖,目前仅发现道光、咸丰两朝文字砖。清顺治、乾隆年间对荆州城墙的维修工程量较大,用砖较多,但至今还未发现这两朝的文字砖。南城墙、北城墙均发现过这种文字砖。荆州城墙文字砖,仅是城砖中的一小部分,现散存于四周墙体之中。......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