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荆州城墙上,有的马面中间夯土成为墩台式建筑;有的马面则在回填土中构建成独特的另类城防设施,这就是荆州城墙所特有的暗设藏兵洞。这类藏兵洞外形与马面无异,其内侧暗藏玄机,是名副其实的巧设。这些藏兵洞内侧三面墙体上分别设置有上下二层或三层回廊式人行平台,且三面墙体上均有5~11个洞形设置,形成洞中有洞的格局。这些洞形设置可容坐2~4人,且内设瞭望射孔;洞底向墙体外筑有排水孔道。藏兵洞守城藏兵,观察敌情,更可从多层次、多角度暗箭齐发至攻城之敌猝不及防。
荆州城藏兵洞
荆州城墙上现遗存有5座藏兵洞。其具体分布为:东城墙一座,位于公安门与仲宣楼遗址之间;北城墙东段一座,位于小北门西侧;北城墙西段一座,位于大北门东侧;南城墙西段一座,位于新南门西侧200余米处,即俗称的白马井藏兵洞;老南门西侧300余米处一座。
5座藏兵洞中,小北门西侧、大北门东侧、老南门西侧等3处藏兵洞其规格、形制基本相同:洞内均为三层,正面墙体设3个拱形瞭望洞孔;东西两侧墙体各设一卷拱形瞭望洞孔。大北门东侧处藏兵洞在中层正面及侧面墙体上增设有2个瞭望洞孔。以小北门西侧处藏兵洞为例,其基脚长13.33米,两侧面进深宽6.5米,顶部平面长11.8米,进深宽7.2米;洞内底层长6.5米,进深宽3.13米,顶层平台宽1米,中层宽0.5米,下层宽0.5米。洞内梯形踏跺水平长4.6米,宽0.8米。洞内正面墙体瞭望洞孔高1.85米,深1.8米,宽0.97米。异形瞭望眼宽0.43~0.47米,高0.47~0.49米,深0.65~0.7米。老南门西侧处藏兵洞曾被生活渣土填没,2007年12月维修此段城墙才被发现,并进行了清理维修。(www.chuimin.cn)
大北门东侧处藏兵洞是一座洞内上下两层均设瞭望洞孔的藏兵洞。其中层三面墙体各设有2个卷拱形瞭望洞孔,下层正面墙体设了3个瞭望洞孔,东西两侧各设1个卷拱形瞭望洞孔。每洞孔高2.15米,宽0.8米,深1米,瞭望洞内各设一瞭望眼。
白马井藏兵洞,其内结构与其他藏兵洞有所不同,主要是内壁上没有设置平台及卷顶瞭望洞,而在底层三面墙体上则设置长方形瞭望洞5个;洞内瞭望眼对外为长方形,内为异形;底层地面上有柱顶石布局。此藏兵洞外侧三面墙体均为宋砖砌筑,墙砖规格为0.38×0.18×0.02米,与普通城墙砖差异较大。
荆州城墙上的5座藏兵洞,均设于向外凸出类似马面的墙体之内,老南门西侧处的藏兵洞就是维修此处凸出墙体时才被发现的。荆州城墙其他马面体内是否也有藏兵洞?从逻辑上判断,有这种可能性,但现只能说这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有关南国完璧 荆州古城墙的文章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2023-11-16
荆州城墙可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关羽镇守荆州达10年之久,为了北抗曹操,东拒孙吴,加固和修筑城墙。桓温为荆州刺史10余年,荆州屯兵重镇,多次征讨都从荆州发兵,对荆州城墙修葺、加固应是桓温镇守荆州的首要防务。......
2023-11-16
南城墙东端考古发掘出在六朝墙体之上,有一层隋唐时期的夯土堆积,这样的墙体实物,说明隋唐时期对荆州城墙进行过加高修筑。这一时期,对荆州城墙的修筑,史籍虽无详载,但我们却有幸从处于巅峰时期的唐诗中,体察出了与荆州城墙修建有关的细节。这时张九龄年近花甲,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在荆三年期间,常登荆州城南楼览胜,仅冠以“登楼”为题的诗作就有《登荆州城望江二首》《登荆州城楼》《登郡城南楼》等数首。......
2023-11-16
为固城防,赵雄奏请南宋朝廷重修荆州城墙。赵雄重修荆州城墙,不仅在外侧修筑了坚固的整体砖墙,而且在城墙之上增筑了一千余间敌楼、战屋,致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立体城防体系。荆州城墙第二次考古发掘发现较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和土城垣,说明元世祖下诏毁城,并未夷为平地。荆州城垣仍整体遗存于世,其中的奥秘,也许与荆州城墙能有效防患长江洪灾有关。......
2023-11-16
荆州古城墙是一位高龄历史老人,遍体是极易招病的砖石土木构体,饱经暴风骤雨,伤痕累累,体质已十分脆弱,鼓闪、裂缝、错位、倾斜等病变时有发生。荆州古城墙申遗会荆州古城墙保护工作汇报会用如此规范、如此精到的工艺治理病害墙体,至今已有40年。通过治理,根除了其内在的诸多隐患,保护了墙体的完整与康宁,确保了荆州古城墙这位体弱多病的历史老人,在有惊有险中不断延年益寿,不断彰显南国完璧的风采。......
2023-11-16
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
2023-11-16
城墙文字砖是历代城砖烧制者留下的特别印记。城墙文字砖与砖城垣的修筑紧密相关。已发现的这两块文字砖现陈展于荆州城墙博物馆。荆州城墙大量文字砖出现在明洪武时期。清代文字砖,目前仅发现道光、咸丰两朝文字砖。清顺治、乾隆年间对荆州城墙的维修工程量较大,用砖较多,但至今还未发现这两朝的文字砖。南城墙、北城墙均发现过这种文字砖。荆州城墙文字砖,仅是城砖中的一小部分,现散存于四周墙体之中。......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