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城墙可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关羽镇守荆州达10年之久,为了北抗曹操,东拒孙吴,加固和修筑城墙。桓温为荆州刺史10余年,荆州屯兵重镇,多次征讨都从荆州发兵,对荆州城墙修葺、加固应是桓温镇守荆州的首要防务。......
2023-11-16
元末,荆州城墙已残垣断壁。新的转机出现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也就是明朝开国前两年,时为吴王的朱元璋其部将杨璟在平定广西元朝残余势力,围攻永州、靖江等攻城恶战中战绩突出,遂擢升杨璟为湖广行省参政,旋升平章政事,移镇江陵。杨璟在实战中对城池的攻守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他为加固城防,遂沿宋代旧基重筑荆州砖城墙,以条石砌筑砖城基础;城砖为统一烧制的大型青砖,规格远大于宋砖;砖墙厚度60厘米左右,砖与砖之间以石灰糯米浆勾缝。杨璟所建砖城墙“周围三千三百九十九丈,计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垛五千一百,窝铺一百。为门六,每门楼二重,内外直房四,铳楼六”(明嘉靖《荆州府志·城池》)。
荆州城南宋砖城墙
杨璟修筑荆州城墙工程浩大,任务紧急,十余年后,墙基沉降,有的地段墙体受损。洪武年间荆州城墙再次得以修缮。这次挂名主持修缮荆州城墙的是藩封荆州的湘王朱柏。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洪武十八年(1385年)14岁的朱柏就藩荆州。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这次修缮荆州城墙,不仅时间跨度大,前后历经5年,而且城砖来源地域最为广泛。根据铭文砖上的文字,这一次修筑荆州城墙城砖来自湖广行省8府50余州、县(夏明华:《荆州古城勒名砖与物勒工名》,《江汉考古》2003年第二期),可谓是荆州城墙文字砖来源范围之最。
明成化年间(1465~1488年)对荆州城墙有过一次大的修缮,荆州城墙第三次考古发掘在小北门出土了一段长19.3米、高7.2米、底部厚1.2米、上部厚0.7米修筑于成化年间的石灰糯米浆干打垒辅助墙体,代替土城垣支撑砖墙体。后又在西门南侧发现了200余米类似墙体。这种辅助墙体,在钢筋水泥出世之前,对当时来讲,应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筑城原料和方法,是一种发明和创新。这种墙体犹如后世的钢筋混凝土般坚固,不易坍塌损毁。(www.chuimin.cn)
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这次修筑仍设6门,门名除南纪门外,其他五门均更新名:寅宾门更为新东门,楚望门更为公安门,龙山门更为西门,维城门更为小北门,柳门更为大北门。同时,城濠也得到了疏浚,“濠阔一丈六尺,深一丈许。东通沙桥,西通秘师,北通龙陂诸水”(明嘉靖《荆州府志·城池》)。
明万历十年(1582年)曾将城北隅城墙向外拓展,结果城墙内渍水严重,长期侵蚀墙基,致使城墙时有崩塌,后仍修如旧制。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其实,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筑还远不止修复北城,其主要证据有二:一是前引《五杂俎》中,“万历壬午,新筑南门城,乃复得(指息壤)而瘗之,置祠其上。”万历壬午即1582年。《五杂俎》作者谢肇淛为晚明人,他记述万历壬午新筑南门城,应是可信的。二是荆州城墙上砌筑有大量万历九年、十年的城墙文字砖。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明史对此无记载,很可能与明万历荆州籍首辅张居正有关。1572—1582年张居正辅佐年少的万历皇帝,大权在握,政绩斐然。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去世,第二年,万历皇帝覆手为雨,张居正遭万历帝明神宗无情清算,并祸及全家老小。此时墙倒众人推,自然唯恐避之不及,谁敢记载张居正主政时修家乡城墙的事?然而荆州城墙上的那些万历九年、十年的城墙文字砖,无言地告诉人们,张居正主政时,不仅拓展过北隅城墙,还修缮过荆州城墙南门及其他地段的墙体,张居正这位曾主政万历朝十年的乡贤,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功不可没的。历史会永远铭记。
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有关南国完璧 荆州古城墙的文章
荆州城墙可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关羽镇守荆州达10年之久,为了北抗曹操,东拒孙吴,加固和修筑城墙。桓温为荆州刺史10余年,荆州屯兵重镇,多次征讨都从荆州发兵,对荆州城墙修葺、加固应是桓温镇守荆州的首要防务。......
2023-11-16
南城墙东端考古发掘出在六朝墙体之上,有一层隋唐时期的夯土堆积,这样的墙体实物,说明隋唐时期对荆州城墙进行过加高修筑。这一时期,对荆州城墙的修筑,史籍虽无详载,但我们却有幸从处于巅峰时期的唐诗中,体察出了与荆州城墙修建有关的细节。这时张九龄年近花甲,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在荆三年期间,常登荆州城南楼览胜,仅冠以“登楼”为题的诗作就有《登荆州城望江二首》《登荆州城楼》《登郡城南楼》等数首。......
2023-11-16
为固城防,赵雄奏请南宋朝廷重修荆州城墙。赵雄重修荆州城墙,不仅在外侧修筑了坚固的整体砖墙,而且在城墙之上增筑了一千余间敌楼、战屋,致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立体城防体系。荆州城墙第二次考古发掘发现较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和土城垣,说明元世祖下诏毁城,并未夷为平地。荆州城垣仍整体遗存于世,其中的奥秘,也许与荆州城墙能有效防患长江洪灾有关。......
2023-11-16
荆州古城墙是一位高龄历史老人,遍体是极易招病的砖石土木构体,饱经暴风骤雨,伤痕累累,体质已十分脆弱,鼓闪、裂缝、错位、倾斜等病变时有发生。荆州古城墙申遗会荆州古城墙保护工作汇报会用如此规范、如此精到的工艺治理病害墙体,至今已有40年。通过治理,根除了其内在的诸多隐患,保护了墙体的完整与康宁,确保了荆州古城墙这位体弱多病的历史老人,在有惊有险中不断延年益寿,不断彰显南国完璧的风采。......
2023-11-16
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
2023-11-16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之君子得以览观焉。天力难,爰集兹绪卒有功,庸为方镇首家铭史册,书法众焉。赵公名雄,为右丞相,去江陵而判其乡资州。阎公名苍舒,为吏部侍郎,待制龙图阁,其继赵公,自汉中徙焉。)郡国之有城,犹人之有肢体也。体与神相载,则为平满,为匀适。荆州城不知所自辟。......
2023-11-16
由此可见,真正遗存至今较完整的古城墙少之又少,十分难得。这是对荆州古城墙真实性的充分肯定。荆州古城墙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它还有原真、完整的护城河相生相伴。遗存完整的古城墙、古护城河相伴生辉,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上遗存最为完整、最为壮观的古城池景观——荆州古城池。显然,这是荆州古城墙特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又一重要体现。......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