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国完璧:明代荆州古城墙

南国完璧:明代荆州古城墙

【摘要】: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明嘉靖九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荆州城明代砖城墙

元末,荆州城墙已残垣断壁。新的转机出现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也就是明朝开国前两年,时为吴王朱元璋其部将杨璟在平定广西元朝残余势力,围攻永州、靖江等攻城恶战中战绩突出,遂擢升杨璟为湖广行省参政,旋升平章政事,移镇江陵。杨璟在实战中对城池的攻守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他为加固城防,遂沿宋代旧基重筑荆州砖城墙,以条石砌筑砖城基础;城砖为统一烧制的大型青砖,规格远大于宋砖;砖墙厚度60厘米左右,砖与砖之间以石灰糯米浆勾缝。杨璟所建砖城墙“周围三千三百九十九丈,计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垛五千一百,窝铺一百。为门六,每门楼二重,内外直房四,铳楼六”(明嘉靖《荆州府志·城池》)。

荆州城南宋砖城墙

杨璟修筑荆州城墙工程浩大,任务紧急,十余年后,墙基沉降,有的地段墙体受损。洪武年间荆州城墙再次得以修缮。这次挂名主持修缮荆州城墙的是藩封荆州的湘王朱柏。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洪武十八年(1385年)14岁的朱柏就藩荆州。这次修缮荆州城墙,实际在朱柏来到荆州之前,早已开始。荆州城墙上有不少洪武十三年、十六年的文字砖就可证实。这次修缮荆州城墙,不仅时间跨度大,前后历经5年,而且城砖来源地域最为广泛。根据铭文砖上的文字,这一次修筑荆州城墙城砖来自湖广行省8府50余州、县(夏明华:《荆州古城勒名砖与物勒工名》,《江汉考古》2003年第二期),可谓是荆州城墙文字砖来源范围之最。

明成化年间(1465~1488年)对荆州城墙有过一次大的修缮,荆州城墙第三次考古发掘在小北门出土了一段长19.3米、高7.2米、底部厚1.2米、上部厚0.7米修筑于成化年间的石灰糯米浆干打垒辅助墙体,代替土城垣支撑砖墙体。后又在西门南侧发现了200余米类似墙体。这种辅助墙体,在钢筋水泥出世之前,对当时来讲,应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筑城原料和方法,是一种发明和创新。这种墙体犹如后世的钢筋混凝土般坚固,不易坍塌损毁。(www.chuimin.cn)

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次大修荆州城墙。此次修缮距明初修筑已有一百多年,这应是一次较全面的修葺。这次修筑仍设6门,门名除南纪门外,其他五门均更新名:寅宾门更为新东门,楚望门更为公安门,龙山门更为西门,维城门更为小北门,柳门更为大北门。同时,城濠也得到了疏浚,“濠阔一丈六尺,深一丈许。东通沙桥,西通秘师,北通龙陂诸水”(明嘉靖《荆州府志·城池》)。

明万历十年(1582年)曾将城北隅城墙向外拓展,结果城墙内渍水严重,长期侵蚀墙基,致使城墙时有崩塌,后仍修如旧制。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对此还专门撰写了《荆州修复北城记》。其实,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筑还远不止修复北城,其主要证据有二:一是前引《五杂俎》中,“万历壬午,新筑南门城,乃复得(指息壤)而瘗之,置祠其上。”万历壬午即1582年。《五杂俎》作者谢肇淛为晚明人,他记述万历壬午新筑南门城,应是可信的。二是荆州城墙上砌筑有大量万历九年、十年的城墙文字砖。这就充分说明万历初年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多方面的。明史对此无记载,很可能与明万历荆州籍首辅张居正有关。1572—1582年张居正辅佐年少的万历皇帝,大权在握,政绩斐然。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去世,第二年,万历皇帝覆手为雨,张居正遭万历帝明神宗无情清算,并祸及全家老小。此时墙倒众人推,自然唯恐避之不及,谁敢记载张居正主政时修家乡城墙的事?然而荆州城墙上的那些万历九年、十年的城墙文字砖,无言地告诉人们,张居正主政时,不仅拓展过北隅城墙,还修缮过荆州城墙南门及其他地段的墙体,张居正这位曾主政万历朝十年的乡贤,对荆州城墙的修缮是功不可没的。历史会永远铭记。

荆州城明代砖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