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国完璧:荆州古城墙揭秘

南国完璧:荆州古城墙揭秘

【摘要】: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荆州古城墙始建者师法楚故都纪南城和郢城城垣的修建,那是肯定的。如果说有差异,也只能说一个在地上,一个被隐没在地表以下。这个差异的形成主要源于地势的不同。荆州城与纪南城相距5公里,纪南故城海拔要高2米左右,而且荆州城紧临长江,地势与楚都纪南故城相较要低洼许多,长江河床淤积抬高,荆州古城欲安然无恙,势必采取加高城垣的办法,于是早期的城垣便隐秘到了地表以下。

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

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据《三国志·吴主传》载,黄武元年(222年)魏曹真进攻荆州城,魏军在城外“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如雨”,虽未能攻克,但荆州城墙较矮的弱点暴露无遗,故赤乌十一年(248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

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www.chuimin.cn)

晋永和二年(346年),桓温任荆州刺史,执掌兵权。次年,桓温溯江西进,平定蜀地,汉王李势降晋,桓温因此声望大增。永和五年(349年)北方大乱,桓温多次请兵北伐,被司马昱(即后来的晋文帝)劝阻。桓温不甘寂寞,遂整军备战,待机北伐。永和八年(352年)“始大营城橹”(《晋书·桓温传》)。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这次修筑城墙的规模很大,所以称“大营”,但大营的具体情况史无明载。不过,另一史籍《世说新语·识鉴》从另一侧面作了较形象的记载:“桓征西治江陵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座,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这段话的意思是,桓温征西回江陵修筑壮丽的城垣竣工后,率领宾客和僚属来到江津(即今沙市)聚会,遥望自己领导修筑的城墙,难掩得意之情地对大家说:“要是哪位能通过观察,形容刻画出所筑城墙的面貌,我就重赏。”当时,东晋著名画家、中国历史上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字长康)从佳宾中应声而出:“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此联句,对桓温主持所筑之城,赞叹有加,很符桓温心意,桓温大喜,当即重赏给顾恺之两名美女。这一记载无不透射出所筑之城的壮丽以及桓温对自己所筑之城的得意之状。

桓温之后,晋太元十四年(389年),荆州刺史王忱亦曾加修过荆州城墙(《读史方舆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