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国完璧-探寻荆州古城墙历史轨迹

南国完璧-探寻荆州古城墙历史轨迹

【摘要】:荆州古城墙穿越历史两千余年,它的曾经,它的命运,它的神秘的历史轨迹,一直紧紧地牵动着关爱它的人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廓清荆州古城墙的历史,荆州市考古工作者配合荆州城墙维修和新开城门工程,先后进行过三次解剖性考古发掘。荆州古城墙三次考古发掘,为基本廓清荆州城墙自三国关羽筑城以来发展变化的历史提供了佐证。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以考古发掘出土城墙实物为据,从三国时期始,直至明清,一直延续不断。

荆州古城墙穿越历史两千余年,它的曾经,它的命运,它的神秘的历史轨迹,一直紧紧地牵动着关爱它的人们。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廓清荆州古城墙的历史,荆州市考古工作者配合荆州城墙维修和新开城门工程,先后进行过三次解剖性考古发掘。

第一次是新南门段考古。1987年10月至1988年10月,原荆州地区文1986年配合荆州南城墙卸甲山处破垣设门考古发掘现场(明清城墙结构图)化局组织荆州博物馆和原江陵县博物馆考古人员,配合南城墙郢都路口破垣设门(新南门)工程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在现城垣之下发现了五代时期的砖城墙。

第二次是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对南城墙与东城墙相交处的一段因暴雨坍塌城墙的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除再次发现五代时期的砖城垣外,还首次在明代砖城垣内侧发现了宋代砖城垣;在五代砖城垣之下,发现了三国隋唐时期的土城垣。这次发掘因地下水位高,塌方严重,未能继续向纵深发掘,探寻更早期的城墙。(www.chuimin.cn)

第三次是配合小北门瓮城维修进行的考古发掘。2000年8月维修小北门城台时,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其西侧发现了一段长19.3米、高7.2米、厚约1米的石灰糯米浆夯筑墙体,版筑法,夯层厚19.2厘米,每层之间还有渗水孔。考古人员根据发掘出土器物断定,此段墙体修筑于明成化年间。

荆州古城墙三次考古发掘,为基本廓清荆州城墙自三国关羽筑城以来发展变化的历史提供了佐证。

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以考古发掘出土城墙实物为据,从三国时期始,直至明清,一直延续不断。在这1800多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不仅没有大的移位,而且每个时期的修筑或修缮都留有鲜明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