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国完璧:探秘荆州古城墙

南国完璧:探秘荆州古城墙

【摘要】: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

自秦将白起拔郢后,楚故都纪南城、郢城相继陨落,城市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至自然地理条件和开发建设基础条件较为优越的江陵城。从此,江陵城在楚船官地和渚宫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走向了昌盛之路。在此后一千余年间,曾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

第一次定都江陵的是楚义帝的柱国共敖。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楚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项羽立为临江王,都江陵。高帝三年,共敖卒,子共尉嗣。五年,汉既定天下……国除,再传凡五年”(明嘉靖《荆州府志》)。作为临江王国的都城,虽只存续了5年,但首开了以江陵城为帝都的先河。

第二次定都江陵的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桓玄篡位挟持安帝至江陵。晋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等大败桓玄,桓玄胁迫安帝东下。后桓玄为督护冯迁所斩,安帝得以在江陵复位。后又被桓玄故将桓振挟持,翌年正月,安帝再次被废。晋安帝都江陵前后两年。

第三次定都江陵的是齐和帝萧宝融。齐永元二年(500年),荆州刺史萧宝融,在属官萧颖胄和雍州刺史萧衍的支持下,起兵征战。次年三月即帝位,史称齐和帝。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同年十二月建康城为萧衍所平定。中兴二年(502年)四月,齐和帝在东往建康途中,被萧衍取代,萧衍定都建康,改国号为梁。齐和帝萧宝融定都江陵两年。

第四次定都江陵的是梁元帝萧绎。萧绎为南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年)初封湘东王,自普通七年(526年)始,以湘东王身份出任荆州刺史,治江陵。侯景之乱发生后,萧绎受密诏承制,讨伐侯景,征东将军王僧率军东征,大宝三年(552年)三月攻破建康,诛侯景。十一月,萧绎在江陵即帝位,史称梁元帝。因侯景之乱,建康破败,梁元帝遂定都江陵。侯景之乱后,梁之州郡大半为西魏占领。承圣三年(554年),江陵城被西魏攻陷,萧绎被杀。梁元帝在位三年,实际在江陵经营三十余年,曾修建规模宏大的皇家宫苑湘东苑。萧绎所建的湘东苑穿池构山,长数百丈,15座楼堂亭榭分布苑内,并与城墙相连;为防侯景兵犯,在江陵城外加修了周长70里的木栅城和三道堑濠;还修建了当时规模最大的国家藏书楼东阁竹殿,收藏图书14万卷(城被西魏攻陷前被萧绎焚毁)。梁元帝为江陵城的城防和文化建设均做出过永载史册的贡献。

第五次定都江陵的是后梁萧詧。萧詧,梁武帝孙,封岳阳王,任梁雍州刺史,后降西魏。公元554年,助西魏攻破梁元帝都江陵,被封为梁帝。次年,萧詧即帝位,都江陵,史称后梁。后梁先后依附于西魏和北周,相继传位于萧岿、萧琮。隋文帝杨坚即帝位后,对后梁采取招抚过渡政策。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率臣入朝,其弟萧之献及叔父萧岩举城降陈,后梁国灭。后梁三帝都江陵共33年。(www.chuimin.cn)

第六次定都江陵的是沿袭梁制的萧铣。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7年),后梁宣帝曾孙萧铣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徙都江陵。修复先帝陵园和朝营,时拥兵40万。铣即帝位后,忌诸将拥兵擅权,遂以休兵营农为由,罢黜将领,导致部属叛逃,都城仅数千兵卫。时唐高祖李渊不断发兵讨铣,无奈铣率百将出城降唐。萧铣定都江陵不足4年。

第七次定都江的陵是唐肃宗时期。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公元759年,史思明再度攻陷唐东都洛阳,唐肃宗于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置永平军三千人,以扼吴、蜀交通要道,防史思明南下。次年,停江陵南都称号。宝应元年(762年),肃宗采纳租庸使元载建议,复江陵南都称谓,数月后再次作罢。唐定江陵为南都前后一年余。

第八次定都江陵的是荆南国王高季兴。高季兴原为五代后梁荆南节度使。后梁乾化二年(912年),高筑江陵城外郭,次年又造战船500艘,凿城壕,招募豪侠,渐不受后梁约束。后称臣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封为南平王,都江陵。其后,相继称臣于吴、后晋、后汉、后周,至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以“假道荆渚”平湖南张文表叛乱为名,灭其国。荆南国高氏政权历高季兴、高从海、高保融、高保勗、高继冲五主,在江陵立国建都40年。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63年的一千余年间,荆州古城先后8次成为帝王都城,且其间、其后藩封荆州为王的亦有19位,仅明代就有湘献王、辽王、惠王三王及其多位子孙继任者。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屡为帝都王城,这是荆州古城恒久昌盛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古城为数极少,荆州古城墙亦因此“沾光”,长久地伴随着古城穿越历史,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