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北民歌衬词的多样与作用

东北民歌衬词的多样与作用

【摘要】:东北民歌的衬词更加丰富多彩,掌握东北民歌的衬词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能够正确地表达东北民歌,东北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以下作用。衬词衬腔的大量运用,加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形象,使正词更具有表现力,使曲调更加优美感人。东北民歌有的唱腔音域宽广,旋律线起伏较大,侧重抒情性。

东北民歌的衬词更加丰富多彩,掌握东北民歌的衬词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能够正确地表达东北民歌,东北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以下作用。

(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衬词衬腔有着比正词和曲调更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如“得儿 腊梅 咿儿 呦”等。

(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烘托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如“七不隆冬呛咚呛”等。

(3)突出歌曲的东北风格和东北特色,是日常生活中语言、音调的艺术再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4)平衡结构,突破唱词陈述的束缚协调节奏,使旋律更加生动。加入适当的乐句中衬词、衬腔,将改变歌词的不对称现象,平衡音乐结构。衬词衬腔的大量运用,加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形象,使正词更具有表现力,使曲调更加优美感人。

(5)表情功能,抒发情感。(www.chuimin.cn)

(6)表示呼唤。和动物鸣叫声联系在一起。

(7)作垫字、尾字。以加强节奏,加强语气,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

(8)和特定的景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衬词丰富想象力,又能深化主题。

(9)连接过渡的作用。在两个音节声调相似处出现,可避免音节混淆、语义表达不清,同时也能弥补音调过于单一,增强曲调的韵律感;在两个音节声调对比较大的地方出现,可加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使咬字顺畅,旋律过渡自然。节奏变化发展功能,在歌词自然语气不停顿之处加人衬词、衬腔,可打破自然语言的正常节奏,形成节奏的自由与多样化特点,增加歌曲的新鲜感。

(10)调节演唱气息,发挥演唱技巧。东北民歌有的唱腔音域宽广,旋律线起伏较大,侧重抒情性。有的唱腔偏重叙事,字密腔促。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饱满、情感投入。在乐句中加入衬词、衬腔,不仅有助于演唱者在行腔过程中换气,也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铺垫与积蓄。因此乐句中衬词衬腔具有调节歌唱气息,调节唱词、旋律内部结构关系,丰富歌曲表现力的作用。乐句后衬腔在和声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能使旋律结束音为主音,加强歌曲的稳定感,突出旋律的调式特点。乐句后衬腔还能为变化较少的旋律带来新鲜感,丰富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