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之所以流传了这么久,至今依然传唱不衰,除了音乐不断地吸收外来的音乐之外,其衬词、衬腔的运用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衬词是东北民歌的一大特色,衬词最初来自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当民歌的曲调发展受到一般唱词陈述的束缚时候,便往往利用衬词使旋律得到更大的发挥。......
2023-11-16
东北民歌的衬词更加丰富多彩,掌握东北民歌的衬词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能够正确地表达东北民歌,东北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以下作用。
(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衬词衬腔有着比正词和曲调更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如“得儿 腊梅 咿儿 呦”等。
(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烘托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如“七不隆冬呛咚呛”等。
(3)突出歌曲的东北风格和东北特色,是日常生活中语言、音调的艺术再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4)平衡结构,突破唱词陈述的束缚协调节奏,使旋律更加生动。加入适当的乐句中衬词、衬腔,将改变歌词的不对称现象,平衡音乐结构。衬词衬腔的大量运用,加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形象,使正词更具有表现力,使曲调更加优美感人。
(5)表情功能,抒发情感。(www.chuimin.cn)
(6)表示呼唤。和动物鸣叫声联系在一起。
(7)作垫字、尾字。以加强节奏,加强语气,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
(8)和特定的景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衬词丰富想象力,又能深化主题。
(9)连接过渡的作用。在两个音节声调相似处出现,可避免音节混淆、语义表达不清,同时也能弥补音调过于单一,增强曲调的韵律感;在两个音节声调对比较大的地方出现,可加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使咬字顺畅,旋律过渡自然。节奏变化发展功能,在歌词自然语气不停顿之处加人衬词、衬腔,可打破自然语言的正常节奏,形成节奏的自由与多样化特点,增加歌曲的新鲜感。
(10)调节演唱气息,发挥演唱技巧。东北民歌有的唱腔音域宽广,旋律线起伏较大,侧重抒情性。有的唱腔偏重叙事,字密腔促。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饱满、情感投入。在乐句中加入衬词、衬腔,不仅有助于演唱者在行腔过程中换气,也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铺垫与积蓄。因此乐句中衬词衬腔具有调节歌唱气息,调节唱词、旋律内部结构关系,丰富歌曲表现力的作用。乐句后衬腔在和声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能使旋律结束音为主音,加强歌曲的稳定感,突出旋律的调式特点。乐句后衬腔还能为变化较少的旋律带来新鲜感,丰富唱腔。
有关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的文章
东北民歌之所以流传了这么久,至今依然传唱不衰,除了音乐不断地吸收外来的音乐之外,其衬词、衬腔的运用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衬词是东北民歌的一大特色,衬词最初来自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当民歌的曲调发展受到一般唱词陈述的束缚时候,便往往利用衬词使旋律得到更大的发挥。......
2023-11-16
(五)衬词、衬腔的使用衬词、衬腔的使用是小调民歌的又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手法,它不但加强了唱词的语气和节奏,同时通过由衬词所形成的衬腔的加入又使得小调更加的口语化,并且具有很强的结构意义和表现意义,从而把小调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深刻、更加生动。衬词、衬腔是小调渲染气氛、特色表现、深化意境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
2023-11-16
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嫁令阔主要有三种:一是歌唱赫哲族日常生活的;二是回忆赫哲族的过去的苦难历史;三是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歌颂赞美美好新生活的。......
2023-11-16
探究东北方言的发音规律,考证东北方言的来源,辨析东北方言的具体的语意环境,改正东北民歌的方言错误,才能更好传承东北民歌,使其永远具有那股“臭糜子味儿”,永远具有那股“苣荬菜味儿”。只有东北方言表达得准确了,才能更准确地演唱东北民歌。“语言在文化中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它本身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在方言研究中应该重视对方言人的心理、民俗、文化的考察”。......
2023-11-16
在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中,民间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达斡尔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集中地体现在民间歌曲方面。在达斡尔族的民歌中,只有在民间舞蹈歌《哈肯麦》中才有商调式,因此其数量很少。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曲调高亢、悠扬,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工作者在本民族山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心上人》《山乡》《催眠曲》等山歌,可谓是当今达斡尔民歌的优秀作品。......
2023-11-16
民歌是民族音乐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2023-11-16
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东北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因此逐渐成为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东北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文化。唱二人转是所有的东北人的本能,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唱。东北自古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2023-11-16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清初文献曾把鄂伦春人称为“树中人”。从1690年十月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奥伦”就是一种高脚的仓库,也是鄂伦春族特有的建筑。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