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北民歌概述|历史沿革及文化探析

东北民歌概述|历史沿革及文化探析

【摘要】:有文字记载的东北民歌最早的就是隋朝的民歌《芝栖》,其次是《大业长白山谣》,是明朝杨慎在《古风今谣》中的民歌,描写的是隋朝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朝鲜的战争,人们流离失所的痛苦。清朝出现了“东北大鼓”,东北大鼓很多唱段亦是东北民歌的来源;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八旗子弟中形成了“子弟书”,代表作之一是《长坂坡》。东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同情受压迫、被剥削人民,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爱情自由的《尼姑思凡》。

有文字记载的东北民歌最早的就是隋朝的民歌《芝栖》,其次是《大业长白山谣》,是明朝杨慎在《古风今谣》中的民歌,描写的是隋朝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朝鲜的战争,人们流离失所的痛苦。这首《大业长白山谣》是发动农民起义时,为了歌颂起义军威武雄壮、斗志昂扬的英雄主义气概而编唱的一首民歌:“长白山前知世郎,背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抡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比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清朝歌舞音乐多样化发展迅速,其中东北的朝鲜族歌舞有《农乐舞》《杂舞》《拍手舞》《剑舞》《刀舞》等四十多种;达斡尔族有《打猎》《采野菜》《摇篮曲》《美丽》;鄂温克有《爱打哈喜椤舞》。

清朝出现了“东北大鼓”,东北大鼓很多唱段亦是东北民歌的来源;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八旗子弟中形成了“子弟书”,代表作之一是《长坂坡》。鸦片战争以后,辽宁抚顺民歌《煤黑子苦》,描写的是在官僚买办压迫剥削下中国早期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东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同情受压迫、被剥削人民,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爱情自由的《尼姑思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北民歌已经相当的丰富了,“五更调”就有《月牙五更(一)》《月牙五更(二)》《叫五更(一)》《叫五更(二)》《糊弄妈妈五更》《啰嗦五更》《黑五更》《五更十三咳》《双思五更》《五更佳人》《寡妇哭五更》《贫寒五更》《蓝桥五更》《寡妇五更》。现在经常演唱的是《月牙五更》,歌中唱道:“一更啊里呀,月牙儿出正东啊,梁山伯呀懒读诗经啊,思念祝九红啊,十载的那个同窗,十载的那个同窗,情谊的那个重啊重啊,一别长亭啊哎呀哎呀;三更啊里呀,月牙出正南哪,山伯与九红啊定下终身一件哪,不料想啊未遂人愿哪,最可恨那个祝员外,最可恨那个祝员外,他不该那个棒呀棒呀,棒打鸳鸯散哪哎呀哎呀;五更啊里呀,金鸡叫亮了天哪,梁山伯呀,闯进祝家山哪,看九红啊在楼台前哪,诉衷肠那个泪涟涟,手拉手那个意绵绵,就像那蝴蝶双啊飞呀,飞在彩云间哪哎呀哎呀。”歌词原来从一更顺次唱到五更,现在一般只选唱一、三、五更。(www.chuimin.cn)

东北民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东北人民的生活,饱含着东北人的爱恨情仇,就像《家在东北》中唱到的那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