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北民歌:最古老的萨满神歌及其音乐特点

东北民歌:最古老的萨满神歌及其音乐特点

【摘要】:可以说萨满神歌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歌。无论请神、跳神、送神,萨满都是以歌代言,与神灵沟通。依姆钦是满族萨满神歌的主要伴奏的乐器。萨满神歌偏重于“语言性”的唱诵。鄂伦春萨满神歌《狐仙小神》就是四二拍和四三拍的混合拍子。鄂伦春萨满神歌《大神歌》是典型的三拍子。萨满神歌的“音列”。

萨满神歌是萨满在做各种仪式的时候所唱的歌。由于萨满教是一种多神的原始宗教,所请的神也很多,每请一个神就要唱一种歌,所以萨满神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形式上看,萨满神歌唱法不同,长短变化不一,有许多神歌可以即兴编唱。因此不同民族的萨满神歌不是统一的,每一个民族的萨满神歌都有自己的特色。

萨满神歌是和萨满教同时产生的,作为神与人的交流的工具,神歌承载着神与人、人与神之间联系的重任。并且神歌还与萨满舞蹈、萨满音乐一起构成了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

萨满在祭祖和祭祀的时候所唱的神歌不仅仅是萨满教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原始艺术的一部分。可以说萨满神歌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歌。萨满神歌内容相当的丰富,它包括开天辟地、万物起源、民族来源以及各种神灵的故事和民间的传说等。如《大地祭歌》:“为了求您赐我五十尺长的绳索,为了求您赐我疾如雄鹰般的骏马,日夜祭祀着的腾格里神灵啊,请赐给我美好丰饶的福分。为了求您赐我六十尺长的绳索,让我来拴住吉日玛逊那样健美的马驹,赐我羽翼巨大的飞马,请实现我华美的梦想。为了求您赐我七十尺长的绳索,让我来拴住天性狂野的马驹,赐我以傲气的长鬃烈马,请成全我称心的愿望,为了求您赐我八十尺长的绳索,让我来拴住阿日尕逊那样强壮的马驹,请赐我如日月般光彩夺目的幸福。为了求您赐我九十尺长的绳索,请恩准我享有世上一切的美好,此刻我像伊苏克伊的孩儿那样,向您逐一诵读,请让我能拉上百尺长的绳索,让我去拴住如卓日高勒那般可爱的马驹,请把神灵的福寿如甘露般降于我身。让命运丰足让美梦成真,请赐予像宝格达山那样坚固的营地,基础像海洋那样深,周围有巨树成林花草缤纷,让我袋中常有丰厚的奖赏,让珍贵的信仰传遍四方,请让我在阿勒泰山安家落户,让我获得安康幸福,请让我在额尔齐斯河安家落户,让我过得平顺富足,我所祈求的境遇珍贵无比,请如甘霖般降下这些福吉,赐予我肥沃的国土。赐予我真实美好又如神话般的幸福,愿百年不遇灾荒不遇凶恶、不遇盗窃,不遇春穷和秋冻,愿疾病远离。请让我所期待的永不落空,愿新生的幼畜全部成活无一掉进沟壑,得以安然度日安全繁殖,我的一匹母马要生下一百匹马儿,两匹母马要生下两百匹马儿,在辽阔的大地之上愿成为千匹之母,召唤万马之魂灵,呼来、呼来、呼来,愿所求之福吉都能实现,如所向往,在辽阔的大地之上啊,我们如愿以偿,如愿以偿。”

萨满神歌是萨满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的,除了萨满之外,一概秘不外传,萨满在祭祖、祭天、请神、送神、看病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唱萨满神歌。唱词是固定的,正因为词,萨满神歌才能历经风雨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并且一直保留着原始的状态。神歌的曲调、格律、韵律,以至内容都变化不大。

(一)萨满神歌的音乐特征

萨满主要是承担人和神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职责。无论请神、跳神、送神,萨满都是以歌代言,与神灵沟通。人们有什么诉求和神灵的应答都要通过萨满以神歌的形式来传达和表达。伴奏乐器,如依姆钦(鼓)、西沙(腰铃)和同肯(抬鼓)。依姆钦是满族萨满神歌的主要伴奏的乐器。所以在研究萨满音乐的时候也要把萨满鼓的演奏的鼓点考虑进去。

1.曲式结构

萨满神歌的结构多为单乐句式或上下句式。旋律上下波动的幅度不大,旋律上下波动的范围小。萨满神歌偏重于“语言性”的唱诵。

(1)单乐句式,如《神鹰》。

歌词大意:“为何事,因何人?哈苏里哈拉,本家石姓祝赞。生肖何属之萨满额真,领鹰神来到房门,过门槛,进屋门,来到堂前。”这首歌的曲调是以第一个乐句作为基调不断的反复构成的。由于语言的音素的变化,个别的乐句出现了细微的节奏的变化,但是从整体的结构来看就是单乐句的不断反复。

(2)上下句式。

常常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有的是领唱和合唱的旋律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萨满领唱和合唱的呼应,构成一呼一应的上下句式;上下句的数次反复构成了神歌的基本结构。下面的第一个例子鄂伦春《求神调》,萨满领唱第一句,第二句合唱的由众人来唱。第二个例子鄂伦春的《敬神调》,萨满领唱完成乐句的前三小节,合唱的众人完成乐句的后半句的三小节,直至歌曲结束都是此种方式。神歌中的“呀格”“呀格呀咿”“特耶咧”都是鄂伦春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义。萨满领唱,二神与众人和唱。如《请神歌》唱道:“领:神灵啊请从天降,和:呀格呀格呀格耶。领:为什么要祈求你,和:呀格呀格呀格耶。领:因你是神才请你,呀格呀格呀格耶。领:小神主啊小神主,呀格呀格呀格耶。领:无论如何请下来,呀格呀格呀格耶。领:恭恭敬敬把你请,和:呀格呀格呀格耶。你要心平气和来,和:呀格呀格呀格耶。领:因你是神才请你,和:呀格呀格呀格耶。领:大神小神可听见,和:呀格呀格呀格耶。”

(3)混合拍子。

四二、四三、四四拍子混合使用。鄂伦春萨满神歌《狐仙小神》就是四二拍和四三拍的混合拍子。混合拍子的民歌,不论是哪个民族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歌词的语言的态势和语意的需要。《狐仙小神》的歌词大意:“我附身在主人的身上,是你们友善的神灵,不知离别了多少年,今天又来到人间。我是狐仙小神,在天上看了你们好多天,见你们已经长大成人,我才高高兴兴来到人间。我附身在英雄的萨满身上,庇佑着你们的子女健康平安,我已在人间停留了三载,还要赐福给几代人。”达斡尔族萨满神歌《唱给鸟神的歌》的歌词没有实际的意义:Degoja dego degoja,Degoja dego degoja.它的拍子也是混合的复拍子结构,四二和八三拍子交替进行,很有特点。

(4)三拍子。

鄂伦春萨满神歌《大神歌》是典型的三拍子。歌词大意是:“我是狐仙,我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寻找主人。我是空中的女狐仙,为了找到我的主人,走遍了每个山川和河流,走遍了每个大小山洞和房舍。今日找到主人这里,索要几样东西,我喜欢吃鹿肉和鹿汤,要用鹿血涂满我的周身,贡品里是否有野鸭子?我要用鸭子血涂我的周身,我的神身才能轻松愉快,我给主人留下无价之宝!从主人的‘斜人柱’上飞向天宫,主人有什么事,可以到山洞里来找我。”

(5)萨满神歌的“音列”。

萨满神歌,除了少数的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外,大部分都是四声的“音列”,就是Do、Re、Mi、So,如《跳饽饽神》;Re、Mi、So、La,如《请神歌》;Re、So、La、Do,如《佛波密》;Mi、So、La、Do,如《神头》;La、Do、Re、Mi,如《背灯调》。还有一些神歌是三音列,即Do、Re、Mi;So、La、Do;So、Do、Re;La、Re、Mi,如《鹰神》《答对》等。有的神歌只有两个音,旋律的起伏很小,就像是在诵经一样,依赖于声腔的变化,如《念杆子》。(www.chuimin.cn)

(6)萨满神歌节奏节拍。

萨满认为,依姆钦威力无比,是萨满作法的重要工具,具有神奇的魔力,象征着舟船或者勇猛的飞禽。很多时候依姆钦还是一匹所向无敌的神马,鼓槌就是马鞭。最能够体现萨满神歌节奏节拍特点的,就是神歌的伴奏乐器萨满鼓(满语叫作“依姆钦”)的鼓点。萨满鼓以三击为一节,以单点为基础构成鼓套。萨满在表演的时候通过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及加花等手法使其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依姆钦厚度为0.8~2.0 cm,直径42.5~50.5 cm。

①“老三点”以“三击为一节”,清代乾隆时候出版的书籍中,对“老三点”已经有详细的记录。这和民间祭祀中的“老三点”是一脉相承的。

“老三点”谱例

②“老五点”是由“老三点”发展变化而来的。“老五点”也称“慢五点”,是“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老五点”比“老三点”舒缓、沉稳。

“老五点”谱例

(二)萨满神歌的抬鼓、腰铃、晃铃、拍板、神刀、单鼓

在现在的民族乐器中还能看到类似由抬鼓、腰铃、晃铃、拍板(嚓拉器)、神刀(哈尔马刀)、单鼓演化来的乐器。

萨满的抬鼓(满语同肯),厚度19 cm,直径52.5 cm。可见抬鼓要比依姆钦厚很多,但他们的直径几乎一样。同肯在萨满的神调中,主要用来象征雷鸣。同肯的主要功能是配合依姆钦和其他的乐器烘托气氛和统一节奏、速度。同肯的声音洪亮、饱满,在萨满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的比较频繁,是萨满仪式中的主要的伴奏乐器。

腰铃(满语西沙)又称“摇铃”,目前民间统称为“腰铃”,是满族萨满乐器中的重要乐器。满族萨满认为,腰铃的音响是神来、神走时震动的声音。腰铃亦被萨满视为镇妖祛邪的神器。腰铃和依姆钦的配合,是满族萨满乐器中最为典型的标志性配置。腰铃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主要部件构成。锥铃长19.5~21.5 cm,直径为2.6~3 cm,共40枚。西沙的最主要演奏技巧有甩、摆、顿、颤等。

晃铃(满语轰勿)或者“神铃”,是萨满乐器中的主要乐器。在萨满仪式中神灵的到来时常常伴随着晃铃的音响的。萨满的祭祀仪式中开始的时候是不使用晃铃的,只有神灵出现的仪式中,萨满才把供奉在神案上的晃铃请下来,与依姆钦和腰铃一起演奏。晃铃有两种,一种是有铃铛和铃杆两部分组成的,另外一种是不带铃杆的晃铃。铃铛,铜质、球状、中空、开缝隙、内含若干金属弹丸。大铃直径3.8 cm,厚4 cm;小铃直径3.2 cm,厚2.5 cm。晃铃的演奏方法有“晃铃”“顿铃”“振铃”三种。

拍板(满语嚓拉器),也叫“扎板”。不同地区板的片数不一样,各片上端有两个小孔,用皮绳相连接,下端可自由的开合。现在的快板和大鼓里的板和地方戏曲中的响板皆源于此。板片长33厘米,宽3.8厘米,厚约1厘米。演奏方式有两种,一是单手执板,就是把手掌插进板片中,摇动击奏;二是双手执板,就是将板片分成两组,左右手各执一组拍打击奏。

神刀(满语哈尔马刀),又叫作“响刀”。金属或者木制,刀背和刀把上有若干的金属小环,舞动时“稀里哗啦”响,是萨满驱魔逐妖的武器。长75.52厘米,宽6.7厘米,刀背和刀柄有若干串铁环。演奏方式,一是晃动,二是“打刀”。

单鼓,又叫作“太平鼓”“单皮鼓”“单环鼓”等。是萨满用鼓中的一种单面鼓。单鼓是铁圈、蒙革、带环的团扇形单面鼓。鼓面水平直径45厘米,垂直直径28.6厘米,羊皮蒙制。表演方式两种,一是“走鼓”,以舞为主的表演形式。二是“坐鼓”,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演奏方式有:磕鼓、煽鼓、抖鼓、颤鼓、闷鼓、掰鼓、尾鼓、翻鼓等。

赫哲族的神鼓(温特),有椭圆形,鼓厚2.5厘米,纵径60~78厘米,横径37~51厘米。其他的还有圆弧——长方形、卵形萨满鼓,鼓用木框、狍皮或鱼皮蒙制,用鼓槌击打。

鼓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