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阳明的敬天爱人与反求诸己

王阳明的敬天爱人与反求诸己

【摘要】:能落实“敬天爱人”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了。今天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因读了西乡隆盛的《遗训》,被深深触动,随即把自己公司京瓷的社训改为“敬天爱人”,并一生践行之。朱熹在《孟子集注》里曾评价孔门高徒“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家庭,是人在一切身份角色与关系中实现的礼的本源和必不可少的基础。汉学家安乐哲曾说:“儒家思想不是诉诸一套什么外在的‘客观性原则’,而是提倡一种人要努力活得有德行的路径,这种活法,是在家庭和人群当中的,是成就所谓人与人之间‘仁’的关系的行为。对于根植在关系中的生活整体观,如此要求人持久地修养一种审美感、道德感以至宗教感的意识,使人致力于追求对自己所做一切事业理想境界的恰当性,这是一种在自己所具有的身份角色上、各种关系上、发挥个人天赋的努力,为的是尽力达到人生之最大意义。”[3]

从儒家伦理关系角度来看王阳明这封照顾了很多人的家书,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关于孝、悌、礼、仁、义等儒家价值观的践行。王阳明说:“吾家祖父以来,世笃友爱”这种相亲相爱的家风,是最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思索和传承的。王阳明说跟老辈们相比,他们这一代友爱之风已经有些衰薄。他自己不断给家人写信,关怀诸弟、协调家中琐事,就是在努力营造那个相亲相爱的“场”,好让家族每个人能在其中感受到血缘亲情,王阳明这个大兄长就是粘合剂,写家书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今天通信太发达了,浓情因触达的便捷而稀释,“从前慢”的家书则显得愈加珍贵。

程颐曾说:“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仁的内核是爱,家书是对亲人表达爱的方式,爱亲人便是在践行孔子奉的“仁”,将大仁大爱由家、国外延至天下,便是大丈夫之路,是圣人之路。王阳明正是走的这一路,受阳明学影响,领导了日本明治维新西乡隆盛,也是这一路。他在《西乡南洲翁遗训》中把这条路阐释为“敬天爱人”,这是西乡隆盛把阳明学内化后的一种创造性表达。“爱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敬天”是循着天理、天道,良知即天道,循天理便是致良知。能落实“敬天爱人”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了。今天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因读了西乡隆盛的《遗训》,被深深触动,随即把自己公司京瓷的社训改为“敬天爱人”,并一生践行之。稻盛和夫用“敬天爱人”的管理理念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并用“良知”拯救了濒临倒闭的日航,把“大爱”传递给了数十万员工。

稻盛和夫是企业家致良知的榜样,家学家风的养成更需要榜样,身为家族中带头大哥的王阳明,一直身体力行,而他用的方式是反求诸己[4],通过反思自己,痛斥自己,从而达到劝诫诸弟的目的。这封家书中他还写道:“推己尽道,至诚恻坦之处,则其可愧可恨。”王阳明是以圣贤的标准为参照,检讨自己是否做到了真诚和悲悯,反思和检讨后,觉得自己惭愧可恨。其原因是怪自己平日“任性作事,率意行私,自以为是……”不知不觉跑偏了还不知道;自认为正直仗义,实际也放纵趋利;只看到别人不如自己而不能发现自己身上不如别人的地方也很多;只知道别人不遵守礼法,却不能察觉自己也有不遵礼制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责人则明,恕己则昏”。不能指责别人的时候明明白白,要求自己时却昏沉颠倒。

互联网和媒体的发达会激发人的指责性思维,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并非基于事实的情绪性评论与谩骂,都是以责备别人来显摆自己高明,这便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是人类的绝症之一,更是东方主体哲学的“天花”——不自信其心就不会向往那绝对的善,太自信其心就必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就是孔子坚决反对的“意必固我”。王阳明自己是很反感自以为是的,自以为是是自得之学的天敌。后来心学门徒也有把自以为是当成自得之学的,所谓“良知现成”就是这种口号。人难免都活在“我以为”当中,这封家书中阳明也痛思了自己的“我以为”,其目的也是让诸弟引以为戒。

“恕”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词汇,《说文解字》将“恕”解释为“仁”之最理想效果。“恕”是推己及人,也有“胸怀宽阔”与“宽容”的含义。《论语·卫灵公》中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也同样要求严以律己。王阳明在这封家书中正是通过“恕”来对弟弟们进行劝勉,家书里说的“痛自刻责”是他以一种宽阔的胸怀来与诸弟同修共进,克己复礼。

王阳明是和乐坦易的,其家书给人感觉也是如沐春风,即便是批评也不会让对方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一字一句见修养,最难的是语气的恰好。中庸的王阳明,心细如发的王阳明时刻都在考虑他者的感受。“勿谓尔兄已为不善而鄙我,勿谓而兄终不能改而弃我。”这是王阳明的自谦,也最见涵养和功力。家书里他与诸弟相互砥砺,尽管自己在东征西讨,也时刻牵挂着诸弟的学业和德行进展,盼望着归去与他们相乐共进。这封家书的最后也尽显王阳明的细心周到之处。给上伯、叔母送葛布、钱两,给弟弟们送骨筷子,还有分送给各位亲戚的家书。谁都不落下,面面俱到的阳明是行动的儒家,是仁智勇具足的侠儒。(www.chuimin.cn)

【注释】

[1]肯构:意为建造房屋,修缮改造住地。

[2]贻谋:多指父辈对子孙的教诲,训诫。

[3][美]安乐哲著,[美]孟巍隆译.儒家角色伦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183.

[4]反求诸己:意为反躬自问、自省,严于律己。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朱熹在《孟子集注》里曾评价孔门高徒“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