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夫立志亦不易矣。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
2023-11-16
乡人自绍兴来,每得大人书,知祖母康健,伯叔母在余姚皆纳福,弟辈亦平安,儿曹学业有进,种种皆有可喜。且闻弟辈各添起楼屋,亦已毕工。三弟所构犹极宏壮,规画得宜,吾虽未及寓目,大略可想而知。此皆肯构[1]贻谋[2],势所不免,今得蚤办,便是了却一事,亦有可慰也。
吾家祖父以来,世笃友爱。至于我等,虽亦未至若他人之互相嫌隙,然而比之老辈,则友爱之风衰薄已多。就如吾所以待诸弟,即其平日,外面大概亦岂便有彰显过恶。然而自反其所以,推己尽道,至诚恻怛之处,则其可愧可恨,盖有不可胜言者。究厥所以,皆由平日任性作事,率意行私,自以为是,而不察其已陷于非;自谓仗义,而不觉其已放于利;但见人不如我,而不自见其不如人者已多;但知人不循理,而不自知其不循理者亦有;所谓“责人则明,恕己则昏”。日来每念及此,辙自疚心汗背。痛自刻责,以为必能改此凶性,自此当不复有此等事,不知日后竟如何耳。诸弟勉之。勿谓尔兄已为不善而鄙我,勿谓尔兄终不能改而弃我。“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诸弟勉之!
吾自到任以来,东征西讨,不能旬日稍暇,虽羁鸟归林之想无时不切,然责任在躬,势难苟免。今赖朝廷威德,祖宗庇荫,提兵所向,皆幸克捷,山寇峒苗,剿除略尽,差可塞责。求退乞休之疏去已旬余,归与诸弟相乐有日矣。为我扫松阴之石,开竹下之径,俟我于舜江之浒。且告绝顶诸老衲,龙泉山主来矣。
族中诸叔父及诸弟不能尽书,皆可一一道此意。
四月廿二日,寓赣州长兄守仁书寄三弟、四弟、六弟、八弟收看。
外:葛布两匹,果子银四钱,奉上伯、叔母二位老孺人。骨箸四把,弟辈分用。(www.chuimin.cn)
外又:郑二舅书一封,江南诸奶奶书一封,汪克厚书一封,闻(人)邦正弟兄书一封。至,即时可分送。勿至遗失,千万千万!
又:廿一叔书一封,谢老先生处书一封,皆留绍兴,倘转寄到家,亦可即时分送。
闻(人)姨丈、汪九老官人及诸亲丈,及诸相厚如朱有良先生、朱国材先生辈,相见时可道不及奉书之意。
又一封示诸侄。
有关王阳明家书的文章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夫立志亦不易矣。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
2023-11-16
男等安居如常,七妹当在八月,身体比常甚佳。至于粮饷之不继,马疋之乏绝,边军之日疲,流氓之愈困,殆有不可胜言者。守诚妻无可寄托,张妹夫只得自行送回。大娘子早晚无人,须搬渠来男处,将就同住。六弟闻已起程,至今尚未见到。今年造册[6],田业之下瘠者,亲戚之寄托者,惟例从刊省,拒绝之为佳。时事如此,为子孙计者,但当遗之以安,田业鲜少,为累终轻耳。因便报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
2023-11-16
通过艰难周旋,此前九次想辞官回家养病的阳明,这次终于奉旨赋闲在家,一待就是六年。常人面对如此大起大落,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大抵是要一蹶不振的,而王阳明却总能转化心境,把握住自己。如今平宁王事后,被各种诬陷,本是含冤赋闲在家的六年,结果却成了阳明一生最畅意而辉煌的六年,是完成超越的六年。现属江西省的地级市。他平日为人和善,阳明念他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再追究他的过错。......
2023-11-16
王阳明这位表弟职务是从九品,属明代最低一级的官职。王阳明开门见山地说:“重矣,勿以进非科第而自轻;荣矣,勿以官卑而自慢。”王阳明的言下之意自然是:不希望表弟你也成为这样自甘堕落的人。这封家书不仅反映了王阳明的义利观,更有荣辱观。王阳明最后又说“夫以良贵为重,举职为荣,则夫人之轻与慢之也,亦于吾何有哉!”纵观王阳明这封家书,既是他对弟弟的期望,其实也是他自己在官场的行事准则。......
2023-11-16
刘宗周把心学浓缩为两字“慎独”,一个人的时候,过滤掉所有思虑,在静中求觉悟,求灵觉。阳明给弟弟们写的多封家书里,不断强调的“诚意”“谦卑”“良知即是独知时”,与这封诗文家书中写的“忠信持谦卑”“慎独乃其基”可谓是一脉相承。阳明的意思其实就是:慎独即是致良知。“从来为己学,慎独乃其基。”可见慎独是直达圣贤之路的一条通道,我们切莫轻易放过。......
2023-11-16
王阳明的行履之路也一直未断异人之路帮助。阳明来这边行履是为了完成这个挪移,把人活着的支点挪移到良知地带。这就是良知修身齐家、良知治国平天下之阳明学的基本理路。阳明是说不尽的,是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这些合成了一个思想家……熟读《悟真篇》、并按照其要求做工夫的王阳明在道教史上也是个话题。......
2023-11-16
所贵乎师者,涵育熏陶,不言而喻,盖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于此亦可以验己德。因便布此,言不尽意。行及芜湖,复得旨回江西抚定军民。正宪辈狂稚,望以此意晓谕之。近得书,闻老父稍失调,心极忧苦。家中凡百,全仗训饬照管,不一。早晚更望太叔宽解怡悦其心。闻此时尚居丧次,令人惊骇忧惶。时尝游嬉宴乐,快适性情,以调养天和。正宪读书,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
2023-11-16
不于正,必于邪;不于道德功业,必于声色货利,故必须先端所趋向,此吾向时立志之说也。弟辈本自美质,但恐独学无友,未免纵情肆志而不自觉。石川叔公,吾宗白眉,虽所论或不能无过高,然其志向清脱,正可以矫流俗污下之弊。守俭弟颇好仙,学虽未尽正,然比之声色货财之习,相去远矣。但不宜惑于方术,流入邪径。偶便灯下草草,弟辈须体吾言,勿以为孟浪之谈,斯可矣。长兄守仁书,致守俭、守文弟,守章亦可读与知之。......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