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阳明家书:事与愿违,生死有命,释读现结果!

王阳明家书:事与愿违,生死有命,释读现结果!

【摘要】:到赣州后,阳明事务繁杂,带病办公,又遭遇流贼突然攻城,仓促应对调度,赣州官兵已极为疲惫,急需招募新兵。然而世事难料,寄出这封家书的三个月后,传来徐爱的死讯,王阳明万念俱灰。王阳明死后,他抚养了阳明的遗孤正亿。甘泉与阳明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两人也互塞徒弟。时人将“甘泉之学”与“阳明之学”并称“王湛之学”。

给徐爱写这封家书时,王阳明四十六岁,朝廷命他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他正月出发,路途遇群盗,阳明把船排成纵队,快速前进,盗贼不知虚实,犹豫出击,阳明侥幸躲过一劫。到赣州后,阳明事务繁杂,带病办公,又遭遇流贼突然攻城,仓促应对调度,赣州官兵已极为疲惫,急需招募新兵。总之,派王阳明来剿匪,是来收拾一个烂摊子,情况紧急又复杂,王阳明缺帮手,他信中委托徐爱去询问一下老家的闻人赞愿不愿意来效力,要来也得心甘情愿,如果来了不听号令,不如不来。

紧接着王阳明又在家书说了一段他从未兑现过的愿望:“过此幸无事,得地方稍定息,决须急求退。”平定南赣的匪患,就决绝地退休回家,与你共修圣学。他现在哪能料到,三个月后,徐爱就将离开这个他以极大善意对待的世界。他在这封信中说:“曰仁与吾命缘相系”,这对性命相系的师徒,正计划着他们真正的圣学事业,王阳明也把希望寄托在这位信他最深的学生身上。他还在这封家书里询问徐爱关于他们的桃花源——北海新居的经营情况。北海新居是徐爱在今浙江东苕溪买的田园宅邸,他与阳明曾约定,将来辞官后与有志于圣学的道友们在此一起修道讲学,享受归隐田园的生活。

师友聚会是提撕精神、凝聚心志、敦笃品行的人间乐事。在讲坛或书院形成一个人文精神能量场,师友相互扶持,谈性命之学,开时代风气,何等畅意。王阳明一生大力复兴书院,志在营造这样的能量场,辅斯文不坠,让圣脉相传。王阳明在世时,与他直接相关的书院就有七所,他参与创建龙岗书院、贵阳书院、南宁书院、敷文书院,主持修复濂溪书院,讲学授业于白鹿洞书院、稽山书院。此外还为平山书院、东林书院、紫阳书院、万松书院撰写过书院记,以鼓励书院教育者。书院是王阳明一生最大的作品,这个“大作品”的背后,是对师友之道这种精神场域的守护。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王阳明在这封家书里特意借陶公的典说:“旧林故渊之想,无日不切。”是为向徐爱表达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也嘱咐徐爱有空去他们的北海新居多转转,监督一下建设情况。作为诗人和学者的王阳明,书院的讲习之乐,桃花源式的田园生活,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与他是最为相契的。隐逸是他心学的支柱之一,他的气质使他“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家书中他对徐爱说:“山水中须著我,风尘堆里却输侬。”一生爱山水,走到哪里都就地旅游的王阳明,在官场的风尘里始终不得逍遥。王阳明在信中连声浩叹:“如何而可,如何而可?”他多想和徐爱两人可以有千百个化身,这样就可以早早归园田居,相约讲学了。

家书中王阳明还向徐爱询问二弟的进学状况,并说:“有此好资质,当此好地步,乘此好光阴,遇此好师友,若又虚度过日,却是真虚度也。二弟勉之。”王阳明借这封家书鼓励二弟向徐爱日夜求益,切莫虚度光阴。然而世事难料,寄出这封家书的三个月后,传来徐爱的死讯,王阳明万念俱灰。圣如阳明,在命运面前有时也无可奈何。徐爱之前跟王阳明说过自己活不了多大岁数,阳明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他曾梦游衡山,梦见一个老和尚扶着他的背,对他说:“你与颜回同德。”过一会儿,又说:“也与颜回同寿。”王阳明说:“梦而已,何必当真,你也太敏感了。”怎料梦中一语成谶,师徒如今阴阳两隔。

徐爱是王阳明的颜回,是个心中贼除尽的大善人,是王学门徒中最为明诚的贤人。徐爱也是心学的活样板,最能体现王阳明教学效果的好学生。颜回死时,孔子悲痛欲绝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徐爱死后,王阳明哭得哽咽不能食,而后大放悲声:“今天,就是我回到阳明之麓,又有谁与我同志!……呜呼,徐爱一死,我余生无乐矣……天丧我!就让我死了算了,又何必丧知我最深、信我最笃的学生!我现在无复有意于人世矣。”(www.chuimin.cn)

王阳明原先想的是万一他战死沙场,让徐爱实现他的无穷之志。现在倒过来了,他得替徐爱活着。尽管这封家书里“相约北海”的梦破灭了,但王阳明的讲学事业从未放弃。在徐爱走后的日子里,王阳明越磨砺,越光芒。在他的推动下,很多民间书院得以恢复,心学的门徒也遍布天下,他终究没有辜负徐爱的遗志,他们师徒共同走向了永恒。

【注释】

[1]洪都:南昌的别称。

[2]宗贤:即黄绾,字宗贤,浙江黄岩人。王阳明在京城的道友,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辞官自修。王阳明死后,他抚养了阳明的遗孤正亿。

[3]湛元明:即湛若水,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知己、同道。是最后给阳明写墓志铭的人。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人,师承陈白沙。甘泉与阳明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两人也互塞徒弟。时人将“甘泉之学”与“阳明之学”并称“王湛之学”。湛甘泉和阳明一样,也是复兴书院的主要推手,晚年仍坚持讲学,门徒遍天下。著有《圣学格物通》《遵道录》《心性书》《甘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