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等安居如常,七妹当在八月,身体比常甚佳。至于粮饷之不继,马疋之乏绝,边军之日疲,流氓之愈困,殆有不可胜言者。守诚妻无可寄托,张妹夫只得自行送回。大娘子早晚无人,须搬渠来男处,将就同住。六弟闻已起程,至今尚未见到。今年造册[6],田业之下瘠者,亲戚之寄托者,惟例从刊省,拒绝之为佳。时事如此,为子孙计者,但当遗之以安,田业鲜少,为累终轻耳。因便报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
2023-11-16
父亲大人膝下:
毛推官来,■[2]大人早晩起居出入之详,不胜欣■。弟恙尚未平,而祖母桑榆暮■,不能■。为杨公[3]所留,养病致仕皆未能遂,殆亦命之所遭也。人臣以身许国,见难而退,甚为不可。但于时位出处中,较量轻重,则亦尚有可退之义,是以未能忘情;不然,则亦竭忠尽道,极吾心力之可为者,死之而已,又何依违观望于此,以求必去之路哉!
昨有一儒生,素不相识,以书抵男,责以“既不能直言切谏,而又不能去,坐视乱亡,不知执事今日之仕,为贫乎?为道乎?不早自决,将举平生而尽弃,异日虽悔,亦何所及”等语,读之良自愧叹。交游之中,往往有以此意相讽者,皆由平日不务积徳,而徒窃虚名,遂致今日。士夫不考其实,而谬相指目,适又当此进退两难之地,终将何以答之?反己自度,此殆欺世盗名者之报,《易》所谓“负且乘,致寇至”[4]者也。
近甸及山东盗贼奔突,往来不常。河南新失大将,贼势愈张。边军久居内地,疲顿懈弛,皆无斗志,且有怨言,边将亦无如之何。兼多疾疫,又乏粮饷,府库外内空竭。
朝廷费出日新月盛,养子、番僧、伶人、优妇居禁中以千数计,皆锦衣玉食。近又为养子盖造王府,番僧崇饰塔寺,资费不给,则索之勋臣之家,索之戚里之家,索之中贵之家;又帅养子之属,遍搜各监内臣所蓄积;又索之皇太后。又使人请太后出饮,与诸优杂剧求赏;或使人绐太后出游,而密遣人入太后宫,检所有尽取之。太后欲还宫,令宫门毋纳,固索钱若干,然后放入。太后悲咽不自胜,复不得哭。又数遣人请,太后为左右所持,不敢不至;至,即求厚赏不已。或时赂左右,间得免请为幸。宫苑内外,鼓噪火炮之声昼夜不绝,惟大风雨或疾病,乃稍息一日二日。臣民视听习熟,今亦不甚骇异。
永斋[5]用事,势渐难测。一门二伯、两都督,都指挥、指挥十数,千百户数十,甲第、坟园、店舍,京城之外,连亘数里。城中卅余处,处处门面,动以百计。谷、马[6]诸家,亦皆称是。榱桷[7]相望,宫室土木之盛,古未有也。大臣趋承奔走,渐复如刘瑾时事。其深奸老滑,甚于贼瑾,而归怨于上,市恩于下,尚未知其志之所存,终将何如。
春间黄河忽清者三日,霸州诸处一日动地十二次,各省来奏山崩地动、星陨灾变者,日日而有。十三省惟吾浙与南直隶无盗。近闻■中诸兵颇黠桀[8],按兵不动,似有乘弊之谋。而各边谋将又皆顿留内地,不得归守疆场,是皆有非人谋所能及者。
七妹已到此,初见,悲咽者久之。数日来喜极,病亦顿减,颜色遂平复。大抵皆因思念乡土,欲见父母兄弟而不可得,遂致如此,本身却无他疾;兼闻男有南图,不久当得同归,又甚喜,其恙想可勿药而愈矣。又喜近复怀姙,当在八月间。(www.chuimin.cn)
曰仁考满在六月间。曰仁以盗贼难为之,故深思脱离州事。但欲改正京职,则又可惜虚却三年历俸;欲迁升,则又觉年资尚浅。待渠考满后,徐图之。曰仁决意求南,此见亦诚是。男若得改南都[9],当遂与之同行矣。
邃庵[10]近日亦苦求退,事势亦有不得不然。盖张已盛极,决无不败之理,而邃之始进,实由张引,覆辙可鉴,能无寒心乎?中间男亦有难言者,如哑子见鬼,不能为傍人道得,但自疑怖耳。西涯诸老[11],向为瑾贼[12]立碑,槌磨未了,今又颂张德功,略无愧耻,虽邃老亦不免。禁中养子及小近习与大近习交构已成,祸变之兴,旦夕叵测。但得渡江而南,始复是自家首领耳。
时事到此,亦是气数。家中凡百,皆宜预为退藏之计。弟辈可使读书学道,亲农圃朴实之事,一应市嚣虚诈之徒,勿使与接。亲近忠信恬淡之贤,变化气习,专以积善养福为务,退步让人为心。未知三四十年间,天下事又当何如也。凡男所言,皆是实落见得如此,异时分毫走作不得,不比书生据纸上陈迹,腾口漫说。今时人亦见得及,但信不及耳。
余姚事,亦须早区画,大人决不须避嫌,但信自己恻怛心、平直心、退步心,当时了却,此最脱洒。牵缠不果,中间亦生病痛。归侍虽渐可期,而归途尚尔难必。翘首天南,不胜瞻恋。
男守仁拜书。
外:山巾及包头二封。
有关王阳明家书的文章
男等安居如常,七妹当在八月,身体比常甚佳。至于粮饷之不继,马疋之乏绝,边军之日疲,流氓之愈困,殆有不可胜言者。守诚妻无可寄托,张妹夫只得自行送回。大娘子早晚无人,须搬渠来男处,将就同住。六弟闻已起程,至今尚未见到。今年造册[6],田业之下瘠者,亲戚之寄托者,惟例从刊省,拒绝之为佳。时事如此,为子孙计者,但当遗之以安,田业鲜少,为累终轻耳。因便报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
2023-11-16
时隔三年,徐爱再次应考。落到具体事务上,无论是考试还是升堂断案,干事即是炼心,事上磨炼,心上体认,致良知的功夫不断,方才得力。王阳明开篇告诉徐爱:“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跟徐爱讲完上面这套静心息欲的法门后,王阳明还特意强调所有真正致力于做学问的君子,没有不是这样的。王阳明之气魄胆大在战场上历历可见,其心思如发,在体贴学生、接引门人时,一目了然。王阳明得知徐爱先他而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
2023-11-16
通过艰难周旋,此前九次想辞官回家养病的阳明,这次终于奉旨赋闲在家,一待就是六年。常人面对如此大起大落,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大抵是要一蹶不振的,而王阳明却总能转化心境,把握住自己。如今平宁王事后,被各种诬陷,本是含冤赋闲在家的六年,结果却成了阳明一生最畅意而辉煌的六年,是完成超越的六年。现属江西省的地级市。他平日为人和善,阳明念他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再追究他的过错。......
2023-11-16
王阳明这位表弟职务是从九品,属明代最低一级的官职。王阳明开门见山地说:“重矣,勿以进非科第而自轻;荣矣,勿以官卑而自慢。”王阳明的言下之意自然是:不希望表弟你也成为这样自甘堕落的人。这封家书不仅反映了王阳明的义利观,更有荣辱观。王阳明最后又说“夫以良贵为重,举职为荣,则夫人之轻与慢之也,亦于吾何有哉!”纵观王阳明这封家书,既是他对弟弟的期望,其实也是他自己在官场的行事准则。......
2023-11-16
刘宗周把心学浓缩为两字“慎独”,一个人的时候,过滤掉所有思虑,在静中求觉悟,求灵觉。阳明给弟弟们写的多封家书里,不断强调的“诚意”“谦卑”“良知即是独知时”,与这封诗文家书中写的“忠信持谦卑”“慎独乃其基”可谓是一脉相承。阳明的意思其实就是:慎独即是致良知。“从来为己学,慎独乃其基。”可见慎独是直达圣贤之路的一条通道,我们切莫轻易放过。......
2023-11-16
王阳明的行履之路也一直未断异人之路帮助。阳明来这边行履是为了完成这个挪移,把人活着的支点挪移到良知地带。这就是良知修身齐家、良知治国平天下之阳明学的基本理路。阳明是说不尽的,是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这些合成了一个思想家……熟读《悟真篇》、并按照其要求做工夫的王阳明在道教史上也是个话题。......
2023-11-16
乡人自绍兴来,每得大人书,知祖母康健,伯叔母在余姚皆纳福,弟辈亦平安,儿曹学业有进,种种皆有可喜。三弟所构犹极宏壮,规画得宜,吾虽未及寓目,大略可想而知。求退乞休之疏去已旬余,归与诸弟相乐有日矣。族中诸叔父及诸弟不能尽书,皆可一一道此意。......
2023-11-16
所贵乎师者,涵育熏陶,不言而喻,盖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于此亦可以验己德。因便布此,言不尽意。行及芜湖,复得旨回江西抚定军民。正宪辈狂稚,望以此意晓谕之。近得书,闻老父稍失调,心极忧苦。家中凡百,全仗训饬照管,不一。早晚更望太叔宽解怡悦其心。闻此时尚居丧次,令人惊骇忧惶。时尝游嬉宴乐,快适性情,以调养天和。正宪读书,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