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之在《中国教育史》中,专节梳理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沿革之历程,其中介绍了清末提学使地位、提学使司架构、职员选任方式等。这些著作中,对清末本地提学使司的情况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为本研究了解各地情况提供了重要基础。......
2023-11-16
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清末起步,到现在仍在进行,未来还将继续加强的曲折与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时间链条上,清末提学使司无疑处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清末提学使司身上表现出的优缺点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有的被消解掉,比如满汉畛域分明的用人理念、官员丁忧制度、三年任期、人员更动频繁等;但有的却流传到了现在,比如“分科治事”组织框架、“管办评一体”的管理模式、权责不明、督导权威不足、问责机制不健全等。
那么,它们究竟是凭什么影响到现在的呢?究其根由,主要在于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从本质上讲,“自我强化机制是路径依赖的核心。这种机制易导致组织系统锁定”[11]。具体来讲,自我强化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由于大规模地组织或固定成本产生的随着产出增加而单位成本下降的优势、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12]这种机制的结果会导致制度固化或锁定、路径依赖等特性。[13]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路径依赖性意味着历史是重要的。如果不回顾制度的渐进演化,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当今的选择。”[14]正是由于上述机制,历史上的提学使司身上的优缺点能够流传到现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学使司并未离我们而去,它只是在更深刻的层面形塑着当下的中国省级教育行政管理组织与管理模式。(www.chuimin.cn)
那么,我们能彻底抛弃“提学使司”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曾言:“即使那些宣称要与自己社会的过去做彻底决裂的革命者,也难逃过去的掌心。”[15]就当下省级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而言,我们依然可以找寻到“清末提学使司”的影子,比如“管办评一体”模式、学校“等靠要”及办学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说明,我们是无法彻底抛弃“提学使司”的,也是不现实的。
陈青之在《中国教育史》中,专节梳理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沿革之历程,其中介绍了清末提学使地位、提学使司架构、职员选任方式等。这些著作中,对清末本地提学使司的情况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为本研究了解各地情况提供了重要基础。......
2023-11-16
但是,奉天、甘肃等未独立省份仍沿用清末提学使司。至此,提学使司这个称谓才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上说明,中华民国近38个年头过去了,清末提学使司身上的优缺点,统统又重现了一遍。可以说,省级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所取得的上述成就与百年前的提学使司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023-11-16
[1]卞孝萱,等.民国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2]卞孝萱,等.辛亥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3]陈宝琛,等.清实录:宣统政纪.北京:中华书局,1987.[4]陈学恂,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11-16
综上所述,清末提学使司的职权运作有多条路径:第一条是提学使司内部运作路径,这是在教育系统中完成省级教育行政业务的基本保障;第二条是提学使司在教育系统中职能运作的上下互动渠道,实质上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中的业务运作路径,由上而下是学务规章法令传达渠道,而由下而上是地方学务信息反馈渠道;第三条是提学使司职权运行的外部......
2023-11-16
回顾清末提学使司组织及“行政”历程,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以上说明,提学使司具有传统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三是提学使司职员资格。可以说,“大包大揽式”管理正是清末提学使司管理实践的显著特征。由此来看,清末提学使司无疑是全方位的办学者。......
2023-11-16
1906年5月13日,清廷任命黄绍箕署理湖北提学使。不久,黄绍箕作为团长,奉学部之命率12位新任提学使及8位随员组成的教育考察团由沪赴东考察日本教育行政及学校情形。1906年12月,黄绍箕正式赴鄂,接印视事。为了解省城学务实况,提学使司非常重视省级视学工作。1908年1月,黄绍箕因劳累成疾,不幸去世。总体来看,黄绍箕任内之湖北提学使司以整顿具体学务为主,且在行政过程中多偏重省城学务,这实为此后湖北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2023-11-16
就学部与提学使司关系而言,根据学部定章:一是学部有提学使任免权。为此,1906年7月,学部正式颁布《教育会章程》,旨在理顺教育会与行政机关之关系。五是协助提学使研究教育学问、调查境内官立私立各种学堂、撰写境内教育统计报告、探求本地兴学办法等,呈报提学使以备参考与稽查。(二)学堂→劝学所→提学使司→学部除由上而下的传达渠道外,还有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与流通路径。......
2023-11-16
清末,提学使司、提学使衙门与学务公所之间是何种关系?从学部颁布的《各省学务详细官制及办事权限章程》来看,提学使衙门与学务公所是相分离的。显而易见,提学使衙门与学务公所是两个相对分离的机关,但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省之提学使司。从实际情况来看,江苏、湖北、安徽等省均分设提学使司衙门和学务公所。由此表明,新疆的学务公所囊括了提学使衙门的职能,二者是糅为一体的。......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