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末提学使司:大变局中离我们还远吗?

清末提学使司:大变局中离我们还远吗?

【摘要】:在这一时间链条上,清末提学使司无疑处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学使司并未离我们而去,它只是在更深刻的层面形塑着当下的中国省级教育行政管理组织与管理模式。那么,我们能彻底抛弃“提学使司”吗?这就说明,我们是无法彻底抛弃“提学使司”的,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清末起步,到现在仍在进行,未来还将继续加强的曲折与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时间链条上,清末提学使司无疑处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清末提学使司身上表现出的优缺点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有的被消解掉,比如满汉畛域分明的用人理念、官员丁忧制度、三年任期、人员更动频繁等;但有的却流传到了现在,比如“分科治事”组织框架、“管办评一体”的管理模式、权责不明、督导权威不足、问责机制不健全等。

那么,它们究竟是凭什么影响到现在的呢?究其根由,主要在于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从本质上讲,“自我强化机制是路径依赖的核心。这种机制易导致组织系统锁定”[11]。具体来讲,自我强化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由于大规模地组织或固定成本产生的随着产出增加而单位成本下降的优势、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12]这种机制的结果会导致制度固化或锁定、路径依赖等特性。[13]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路径依赖性意味着历史是重要的。如果不回顾制度的渐进演化,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当今的选择。”[14]正是由于上述机制,历史上的提学使司身上的优缺点能够流传到现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学使司并未离我们而去,它只是在更深刻的层面形塑着当下的中国省级教育行政管理组织与管理模式。(www.chuimin.cn)

那么,我们能彻底抛弃“提学使司”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曾言:“即使那些宣称要与自己社会的过去做彻底决裂的革命者,也难逃过去的掌心。”[15]就当下省级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而言,我们依然可以找寻到“清末提学使司”的影子,比如“管办评一体”模式、学校“等靠要”及办学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说明,我们是无法彻底抛弃“提学使司”的,也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