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化教育领导者:清末提学使司研究

深化教育领导者:清末提学使司研究

【摘要】:因而,提学使司设立后不久,即1906年12月,先行组织开明士绅,成立河南教育总会,会长为李时灿。就地方教育会而言,经提学使司的督催和教育总会的协助,截至1910年正月,全省已设教育会33处。鉴于此,提学使司成立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地办学的策略倡办实业教育。

这一时期,河南提学使司除采取硬性的整顿、扩张等行政措施外,也采取软性的提倡举措,或者采取先提倡后整顿的办法,旨在渐次开通豫省风气,培植良善士风、学风,启迪民智。

(一)倡设教育会,补助教育行政

孔祥霖认识到,发展一省教育,仅靠提学使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一批有名望的地方士绅来研究与协助推进一省教育。他说:“若夫研究之事,非教育会不为功,则首设省内总会,继设省外分会。”因而,提学使司设立后不久,即1906年12月,先行组织开明士绅,成立河南教育总会,会长为李时灿。在管理实践中,提学使司“除随时晤商教育总会绅董等,力图改良扩张外,迭经通饬各属设立教育分会,并商由教育总会派员调查各处学务情形,藉与省视学互资印证”[114]。就地方教育会而言,经提学使司的督催和教育总会的协助,截至1910年正月,全省已设教育会33处。

(二)筹设河南图书馆,输入中外文明(www.chuimin.cn)

在孔祥霖看来,“博通闻见,灌输文明先务为急,莫如筹设图书馆以供众览”[115]。他决定以学务公所附近的藩经厅旧署为基础设立图书馆,并详订《河南图书馆章程》。1908年7月,他的提议得到了巡抚的批准与支持。后经5个月的筹备,1909年2月,河南历史上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河南图书馆正式开馆。当时,河南图书馆的总理一职由“提学使兼任主持,进退职员,指筹经费及全馆一切重要事务[116]。图书馆成立后,孔祥霖每年派专员赴京沪等地广泛采购有裨益政教实学之用的中外新书。因此,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入馆观览之士亦日益众”[117]

(三)提倡实业教育,增进民众生计

提学使司设立之前,“豫省民风朴实,俗尚勤劳,而实业不兴,地多遗利”。鉴于此,提学使司成立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地办学的策略倡办实业教育。1907年10月,学务议长李时灿曾向提学使孔祥霖条陈学务意见,称:“怀庆之煤铁、南阳之工艺,均已甫有萌芽,正宜因势利导。陈许一带,沃壤千里,宜兴农学。河流故道,弥望沙漠,尤宜林业。此外某处宜研究制造,某处宜讲习蚕桑。”提学使司采纳李时灿的意见,下令各属酌量情兴办各项实业学堂,“总期为民兴利,因地制宜,以谋实业教育之发达。札到该处,即便遵照。”[118]此后,荥阳、邓州、许昌等属闻风兴办。至1908年底,全省实业学堂初具规模:中等农业学堂7所,初等农业学堂3所,初等工业学堂5所,实业预科9所。1909年6月,学部就称豫省实业学堂存在资格与课程不合部章、速成预科居多等问题,要求提学使司对“各学堂名目、课程即当饬令及时修改以符定章,并通饬各属凡未设实业学堂者遵章分别中等、初等增设实业学堂一所,随时报司核明,详咨本部”[119]。由此,河南提学使司转变实业教育的推进策略,从提倡开始转向整顿与规划实业教育。首先,1909年6月,提学使司通饬各属遵照学部要求增设各实业学堂,并遵照部章切实办理。其次,1910年6月,提学使司颁布《初等实业学堂简明办法》严定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奖励、学堂立案、名称、科目、课程等。最后,1910年11月,提学使司根据因地制宜的策略,拟订《豫省分年筹备实业教育草案》,从经费、开班、经费等方面系统筹划了未来7年各级各类实业学堂的发展蓝图。总之,1910年至1911年,在提学使司的领导与规划下,省城中等工业学堂、省城中等商业学堂、省城农业学堂、教员讲习所等相继成立,各属增设农工商实业学堂共24所。可以说,至辛亥革命前,河南实业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