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奖惩分明,激发办学积极性

奖惩分明,激发办学积极性

【摘要】:(一)奖惩地方办学人员这一时期,提学使司对办学卓有成绩者给予奖励,但对办理学务毫无起色者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一是给予记功、记过及停委。1909年7月,提学使司依据之前两个月的视察所得,开具地方官奖惩名单,经总督批准施行。[38]1910年4月,据提学使司调查发现,由108个村组成的怀柔县数年来只办3所小学,而且县令高步青虚报简易识字学塾23处,但经调查,实际竟无一处开办。

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方办学人员的兴学态度与能力决定着地方教育发展速度的快慢与质量的好坏。因此,直隶提学使司成立后,高度重视地方办学人员的兴学考成,并在直隶总督的支持下,依据省视学视察报告、地方学务报告表册等决策信息,对教员、监督、堂长、劝学所总董、劝学员、地方官、学务公所职员等涉教人员严格奖惩。

(一)奖惩地方办学人员

这一时期,提学使司对办学卓有成绩者给予奖励,但对办理学务毫无起色者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一是给予记功、记过及停委。1909年7月,提学使司依据之前两个月的视察所得,开具地方官奖惩名单,经总督批准施行。其中,大名府守锡龄阿、正定府守刘绍邺、成安县令乐太常、肥乡县令张新曾等4员“整饬学务明练有为,应准各记大功一次”;前大名县令曹阴彤、大名县令张祖厚、沙河县令雷其源等3员“于学务一事,未能尽心筹划,有忝职守,应即各记大过一次,以示惩处”;“定州陈牧燕昌于州属学务腐败,并不设法整顿,咎有应得,姑准从宽,严行申饬,用观后效”。[38]1910年4月,据提学使司调查发现,由108个村组成的怀柔县数年来只办3所小学,而且县令高步青虚报简易识字学塾23处,但经调查,实际竟无一处开办。就此,1910年底,提学使司向总督提议,并经总督陈夔龙批准,“将该署县高令步青记大过二次,停委一年。前署县孟令清爕、陈令泰等二员摄篆年余,不知尽心筹划亦难辞咎,并各记大过一次,仰藩司查照注册”[39]

二是给予实官奖励。比如1910年初,提学使司就对河间两级师范学堂监督胡家祺、天津模范两等小学堂堂长刘宝慈祥、保定两等小学堂堂长刘续曾等人,给予“知县尽先选用”[40]的奖励。(www.chuimin.cn)

(二)奖励省级教育行政人员

这一时期,直隶提学使还通过给实官、升职衔等举措,奖励工作称职、业绩突出的学务公所职员。1907年,经提学使卢靖详请,总督袁世凯批准,奖励直隶学务公所会计科副长(候补知县)陈惟庚拔署优缺一次,理由是他上任半年后,“积存息金及零星杂入约二千一百余两,辞差之日,涓滴归公,丝毫不苟”[41]。1908年12月,鉴于会计科办理学务经费成效显著,提学使卢靖详请总督,将现任“会计科副长准补顺义县知县周忠绩给予调署优缺一次,会计科科员试用知县周保琛给予拔署优缺一次”[42]

1909年起,傅增湘上任提学使后,将学务公所职员的奖励人数逐渐扩大。比如1909年,傅增湘开单,经护理总督崔永安奏请批准,对以下13名职员进行了奖励:对总务科长兼会计科科长(安肃县知县)曾传谟给予直隶州知州在任归候补班尽先任用并加知府衔;对总务科科员(拔贡生)杨廷秀以知县留省补用;对总务科科员(县丞衔)李毓琦加六品衔;对图书科科员(举人,分省试用知州)吴鼎昌以直隶州知州补用;对省视学(候选知县)张良弼以直隶州知州补用;对实业科科员(已革同知衔,候补知县)陈培蓝以恢复原衔;对总务科副长李金藻、图书科科员吴燕来、普通科科员范延荣、会计科科员杨学书、省视学陈恩荣均以知县尽先选用;对总务科科员陆继周、图书科科员韩梯云以知县尽先选用。[43]1910年初,由提学使傅增湘开单,经总督陈夔龙奏请批准,普通科科员刘骏书和会计科科员王锡泉因历供职要差、勤劳卓著,奖给“府经历不论双单月选用优贡,分省县丞”[44]。1911年,提学使傅增湘根据学部《学务公所各员奖励办法》的规定,对省视学陈恩荣、图书科员韩梯云等任差五年以上的13名学务公所职员按异常劳绩请奖各职衔,并对前任省视学焦焕桐等3名职员赏加同知衔等各种官衔。[45]